读梁武帝纪二首 其一
破除纲纪事虚空,可恨萧家一老翁。
鱼烂土崩俱自取,不须侯景到江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破坏规章制度之事空无实质,令人遗憾的是有一位年老的萧家人。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都是他们咎由自取,不需要等待侯景来江东。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梁武帝:即萧衍,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他统治时期,曾经提倡佛教,晚年却沉湎于宗教信仰,疏于政务。
2.破除纲纪:指梁武帝在位期间,由于对宗教的沉迷和对权臣的纵容,导致朝廷纲纪败坏。
3.萧家:指梁朝皇室。
4.老翁:这里指梁武帝。
5.鱼烂:形容事物破败腐烂。
6.土崩:比喻国家的崩溃。
7.自取:指梁朝的衰亡是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
8.侯景:东魏大将,后来投降梁朝,但在梁武帝去世后发动叛乱,最终攻破建康(今江苏南京),篡夺了梁朝政权,史称“侯景之乱”。
9.江东:长江下游地区,这里指梁朝首都建康一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梁武帝的昏庸无道和萧家的衰落为引子,揭示了国家治理的无能和社会矛盾的激化。诗中的“纲纪”指的是国家的法纪,而“虚空”则暗示了这种法纪的空洞无力。诗人用“鱼烂土崩”来形容国家崩溃的情景,暗指这一切都是由于统治者自身的问题所导致的。最后一句“不须侯景到江东”则是对那些将责任归咎于外部的言论的批判,强调了问题源于内部而非外部。这首诗通过犀利的笔锋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历史的真相和国家衰亡的原因。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梁武帝纪二首 其一》是北宋诗人孔武仲在公元1050年左右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一时期,正值宋仁宗在位,国泰民安,政治开明,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为文人墨客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孔武仲是孔子的四十七代孙,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然而,他的科举之路颇为坎坷,屡次不中,直至四十岁左右方才进士及第。因此,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或许正面临着人生的低谷,感慨万千。
这首诗以梁武帝为题,通过回顾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揭示了统治者的德治对于国家稳定和民生福祉的重要性。梁武帝在位期间,虽然励精图治,但由于过于追求道德教化,导致国势渐衰,最终被侯景所灭。孔武仲借此提醒当朝统治者,治国之道,不仅在于德治,还需辅以法治,方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