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虬上人房

标题包含
题虬上人房
禅宫分两地,释子一为心。入道无来去,清言见古今。 江寒池水绿,山暝竹园深。别有中天月,遥遥散夕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储光羲(约707-约760年),字储光羲,号瀛洲野客,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市)人。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与孟浩然、王维等人齐名,被誉为“王孟韦柳”之一。 储光羲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座寺庙被分隔成两个部分,僧侣们一心修行。进入佛教之道没有起点和终点,清雅的言语见证了古今传承。 江水寒冷,池塘的水面泛起绿色;山色朦胧,竹林深处寂静无声。还有那从天空中洒落的月光,在夕阳的余晖中慢慢扩散开来。
去完善
释义
1. 题:诗的题目。 2. 虬上人:法师的名字。 3. 禅宫:佛教寺庙。 4. 分两地:指相隔较远。 5. 释子:对僧人的尊称。 6. 一为心:一心一意。 7. 入道:信仰佛教。 8. 无来去:没有生死轮回。 9. 清言:清净的语言。 10. 见古今:指出世与入世的关系。 11. 江寒:寒冷的季节。 12. 池水绿:形容江水清澈。 13. 山暝:夜晚的山林。 14. 竹园:种满竹林的院子。 15. 中天月:指天空中的月亮。 16. 遥散:远远地散去。 17. 夕阴:夕阳的余晖。
去完善
赏析
《题虬上人房》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僧人虬上人的禅房中所感受到的宁静与自然之美。首联“禅宫分两地,释子一为心”表达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对禅宗信仰的尊重。颔联“入道无来去,清言见古今”则强调了禅修的本质在于内心的宁静,而并非外在的形式。 颈联“江寒池水绿,山暝竹园深”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展现了禅房周边的静谧与宁谧。尾联“别有中天月,遥遥散夕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之道的感悟,以及从中所获得的超脱与宁静。整首诗在表达诗人的禅意的同时,也展现了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独特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虬上人房》是唐代诗人储光羲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盛唐时期,正值大唐盛世,国力强大,人民生活安定,文化艺术繁荣。 在这一时期,储光羲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长大后步入仕途,先后担任过州郡官员。然而,他并不满足于仕途的升迁,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诗歌创作中,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在《题虬上人房》这首诗中,储光羲描绘了僧人虬上人的房间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敬仰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诗中的“苔色连深竹,钟声起夕阴”两句,既描绘了自然环境的静谧,又传达出诗人对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信仰的热衷。在唐朝,佛教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并将之融入到诗歌创作中。因此,《题虬上人房》不仅是一首描绘景物、表达情感的佳作,还是了解唐代文化和社会风貌的重要作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