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烟萝隐者
月落烟雾动,遥知夜不眠。紫苔生水底,白发坐岩前。野鹤下窥影,山人疑问年。微吟度小劫,劳赠远游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亮落下,云雾翻涌,远远地便知道有人在夜里难以入睡。紫色的苔藓生长在河底,满头白发的老人坐在山岩之前。野鹤低下头来观察自己的影子,而山中的隐者则在质疑岁月的流逝。轻轻的吟唱度过短暂的时光,感恩赠送这长篇的诗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烟萝:借指幽深秀美的环境。这里可能是诗人的笔名或者隐士的名字。
2. 月落烟雾动:月亮落下,云雾开始飘动。
3. 遥知夜不眠:从远处就知道诗人夜晚无法入睡。
4. 紫苔生水底:紫苔生长在水的底部。
5. 白发坐岩前:诗人白发苍苍,坐在山岩前面。
6. 野鹤下窥影:野鹤飞下来窥探诗人的影子。
7. 山人疑问年:隐士好奇地询问诗人的年龄。
8. 微吟度小劫:低声吟咏度过短暂的时光。
9. 劳赠远游篇:感谢赠送远行的诗篇。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友人烟萝隐者在夜晚共处的诗作。首先,“月落烟雾动,遥知夜不眠”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深夜里精神依然清醒,与此同时,月光透过烟雾朦胧地洒在景物上,使得夜色更加迷人。
接下来,“紫苔生水底,白发坐岩前”则形象地描绘了山间的景象。紫苔生在绿水之中,而诗人的友人也如同苔藓一般静静地坐在岩石前,展示了他们超脱世俗的隐逸生活。
随后,“野鹤下窥影,山人疑问年”传达了他们的谈话内容。“野鹤”在这里既可以看作是真实的动物,也可以看作是比喻,象征着外界的声音。这里通过描绘野鹤低飞并窥视他们的情景,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与其友人专注于内心世界的交流,对外界的纷繁复杂不闻不问。同时,也表达了烟萝隐者对他们各自年龄的好奇,体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
最后的“微吟度小劫,劳赠远游篇”则是诗人对他与友人度过美好时光的珍视,并表示将珍藏对方的诗篇,使得这种深厚的感情得以传世。整首诗构思巧妙,语言优美,意境深邃,以月色、水底、白发、鹤影为媒介,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深沉和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答烟萝隐者》是南宋诗人谢翱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76年,正值南宋末年,元军南侵,南宋朝廷岌岌可危之时。
在这特殊时期,谢翱的人生际遇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原本是一位文人雅士,然而时代巨变使得他的生活发生了剧变。他在战争中失去了家园,流亡到了福建一带,过着四处奔波的生活。这种人生际遇使得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感悟更加深刻。
在元军南侵的同时,南宋朝廷内部也出现了诸多纷争和矛盾。这使得南宋的局势更加复杂,也让谢翱对国家的未来感到忧虑和担忧。同时,民间反抗元军的斗争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让谢翱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谢翱创作了《答烟萝隐者》这首诗歌。通过对烟萝隐者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流亡生活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他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一位文人在面对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挣扎中所发出的深沉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