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峰寺
宿枕依乡馆,天机斗觉清。
一闻山鸟语,瞥起野麋情。
峭木摇霜气,疏泉曳玉声。
简书催俗驾,窗日两竿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眠于乡村客馆,醒来顿感清新舒爽。
听到山中鸟鸣声,唤起我对于自然的情感。
冷风中摇曳的树木,带着浓厚的霜意;
泉水的声音犹如玉石相击,悠扬悦耳。
繁杂琐事催促着我启程,
窗外阳光已升得老高。
去完善
释义
1. 宿:指诗人自己。
2. 乡馆:指家乡的旅馆或寺庙。
3. 天机:自然的生机。
4. 一闻:一听。
5. 山鸟语:山中鸟儿的叫声。
6. 瞥起:突然激起,迅速引发。
7. 野麋情:对野外生活、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8. 峭木:陡峭的山林。
9. 摇霜气:形容树木在寒冷的天气中摇动。
10. 疏泉:清澈的泉水。
11. 曳:拖、拉。
12. 玉声:形容水流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玉佩相击之声。
13. 简书:古代官方文书。
14. 俗驾:世俗事务的责任。
15. 窗日两竿明: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距离太阳升起还有两竿之高,即日出时分。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致观察,将秀峰寺的优美风景巧妙地融入到诗歌中。全诗以“宿枕依乡馆”开篇,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宁静美好的乡村画卷,同时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接下来,诗人用“一闻山鸟语”和“瞥起野麋情”两句,描述了山中的鸟语和野麋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紧接着,“峭木摇霜气”和“疏泉曳玉声”两句,通过对“霜气”和“玉声”的描绘,进一步展示了秀峰寺周边环境的清幽与宁静。最后,诗人以“简书催俗驾,窗日两竿明”作结,表达了世俗事务对他的羁绊,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歌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又传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秀峰寺》是北宋诗人胡宿的一首描绘寺庙风光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960-1127年之间,即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许多著名诗人都活跃在这个时期,如苏轼、辛弃疾等。
胡宿(995-1064),字武平,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在宋仁宗时期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等职,为官清廉,颇有政声。在创作《秀峰寺》时,胡宿可能已经辞官归隐,过上了隐居生活。他曾在秀峰山麓修建了一座别墅,命名为“秀峰山庄”,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在北宋时期,佛教在中国已经发展到了鼎盛阶段,庙宇林立,僧侣众多。秀峰寺作为当时的一座著名寺庙,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前来游览。胡宿在游览秀峰寺时,被这里的美丽风光和静谧氛围所吸引,遂创作了这首《秀峰寺》,表达了对寺院风光的赞美和对禅意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