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在制勘院昼卧念故山经行处用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为韵寄山中道友八首 其四
新晴收雨脚,宿雾隔花身。
睡美不知晓,啼禽解唤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晴时雨停,雾气隔着花朵飘散。
睡眠中不觉天明,只有鸟鸣声唤醒人们。
去完善
释义
"新晴收雨脚":新晴,刚刚放晴的天空;雨脚,指下雨时云雨的垂落之状。整句的意思是,天空刚刚放晴,收起了降雨的迹象。
"宿雾隔花身":宿雾,指夜晚产生的雾气;花身,花朵的样子。整句的意思是,早晨的雾气遮挡了花朵的景象。
"睡美不知晓":睡美,指睡得很舒服;不知晓,不知道天已经亮了。整句的意思是,睡得如此美好,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啼禽解唤人":啼禽,会叫的鸟;解唤人,懂得呼唤人类。整句的意思是,那些会叫的鸟儿懂得唤醒还在沉睡中的人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德洪在制勘院昼卧时的心境和对故山的思念之情。首句“新晴收雨脚”形象地表达了雨后初晴的景象,暗示诗人此时的心情已逐渐摆脱阴郁,转向明朗。而“宿雾隔花身”则通过雾气与花朵的对比,强调了自然的美好和人生的短暂。接下来的“睡美不知晓,啼禽解唤人”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与宁静:沉浸在美梦中忘却时间的流逝,直到被鸟儿婉转的啼鸣唤醒。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令人陶醉于自然与人生的和谐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余在制勘院昼卧念故山经行处用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为韵寄山中道友八首 其四》,出自宋代诗人释德洪之手。创作时间是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政治上正处于金国、南宋对峙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复杂尖锐。文化上,此时是唐宋变革后的新时期,士人阶层对文艺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正在发生转变。
在这个时期,诗人释德洪生活在南宋政治、文化中心临安府(今浙江杭州),他在制勘院担任职务。制勘院相当于现代的纪律检查机构,负责审理官员的违纪案件。这段人生际遇使他深刻地感受到了政治斗争的激烈和人性的复杂,这也使得他时常怀念故乡的山林美景,渴望能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释德洪在诗中描述了山林美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禅意的追求。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无奈与挣扎。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