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浮远堂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横岭下俯瞰着奔流的江水,在远处的高台上承载着万里的乡愁。
最让人痛苦的是没有山峦遮挡视线,从淮南山头望去,能一眼看到整个中国大地。
去完善
释义
1. 江阴: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城市,位于长江的南岸。
2. 横冈:指丘陵地带。
3. 大江流:这里指的是长江。
4. 浮远堂:位于江阴的一座建筑。
5. 无山遮望眼:意为没有山阻挡视线。
6. 淮南:指淮河以南的地区,包括江苏、安徽等地。
7. 极目:用尽目力远望。
8. 神州:指中国的疆土。
去完善
赏析
《江阴浮远堂》是一首描绘长江远景的古诗。诗人戴复古以横冈下的视角俯瞰大江流,表达出在浮远堂前的忧国之情。其中“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传达了诗人面对无边无际的大地时,心中的忧虑与无奈。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深沉家国情怀和对祖国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阴浮远堂》是南宋著名诗人戴复古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是公元1246年前后。在这个时期,南宋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北方金国虎视眈眈,内部政治腐败、民生疾苦。
戴复古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年轻时曾漫游全国各地,亲眼目睹了国家兴亡之秋,民间疾苦之状,这也成为他诗歌创作的重要源泉。他的诗作形式多样,既有豪放的壮志抒发,又有婉约的儿女情长,更有关注国事民生的社会现实之作。
在《江阴浮远堂》一诗中,戴复古以江阴浮远堂为背景,通过描绘江水滔滔、风急浪涌的景色,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虽然年老力衰,但仍怀有“道大荒迷”的理想,希望能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