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盐角儿·亳社观梅

标题包含
盐角儿·亳社观梅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晁补之(1059年-1113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晁补之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晁端友为进士出身,曾任扬州司户参军。他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查看更多
菜菜cc2
去完善

译文
开始时像雪一样洁白,凋谢时也像雪一样素雅。这是花中的奇妙绝色。它的香气并不来自花瓣或花萼,而是从骨子里散发出诱人的味道。 它占据着溪水边最美的风景,留下了一轮明月相伴。那些鲜艳的山桃花与之相比,也显得羞涩而黯然失色。即便它看起来稀疏淡薄,但总有那么一份情感是与众不同的。
菜菜cc2
去完善
释义
1. 亳社:古代祈求五谷丰收的祭社场所。 2.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指梅花香气并非来源于花瓣或花萼,而是源自其内在的特质。 3. 山桃如血:形容山桃花鲜艳如血。 4. 直饶更:即使。 5. 疏疏淡淡:指稀疏的梅花。
菜菜cc2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意象与结构独具匠心。“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词人对梅花形态的描绘采用了十分简洁的文字。而“花中奇绝”则是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既是梅花的独有特色,也体现了梅花的精神风貌。 接下来,词人用“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三句进一步挖掘了梅花的香气特征。虽然花香并非来自于花瓣或花蕾,而是源于花的本质——它的骨髓,这种奇特且深远的香味令人陶醉。 接下来的“占溪风,留溪月”一句则表现了梅花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突显其独树一帜的品质。尽管有着美丽的容颜,却并不恃宠而骄,而是保持着谦逊和内敛的风度。 最后两句“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则比较了梅花与其他花卉的不同。即使梅花稀疏淡然,但其内在情感与其他花也是不同的,这一点让其他鲜艳夺目、灼热娇艳的山桃花都显得羞愧不已。这首词以其独特视角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也显示出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
菜菜cc2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盐角儿·亳社观梅》是宋代文学家晁补之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大约创作于公元1104年前后,此时正值北宋末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斗争激烈。 晁补之在当时文坛享有盛誉,与黄庭坚、秦观、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然而,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这首词的创作时期,他经历了丧父之痛,又因为政治原因被贬官外放。这使得他的心境变得复杂而深沉。 在时代背景方面,这一时期的北宋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外部有金国威胁,内部则有农民起义不断爆发。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愈演愈烈,许多正直之士受到排挤和打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晁补之的诗词作品往往流露出对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的感慨。
菜菜cc2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