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湘西寺观澜轩

标题包含
湘西寺观澜轩
东岸楼台西岸山,潇湘一片在中间。 红尘不到沧波上,僧与白云相共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戴复古(1167年-约1240年),字式之,号石屏山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浙江台州黄岩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境贫寒。 戴复古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他的诗风豪放,语言质朴,具有很高的艺术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东方的楼阁和亭台屹立于西方的山丘之上,一片潇湘美景尽在其中。 繁华的红尘无法触及这片碧波之上,只有僧侣与白云共同享受这份宁静与闲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湘西寺:位于湖南境内的寺庙。 2. 观澜轩:寓意欣赏江景的建筑物或景观区域。 3. 东岸:指湘江以东的区域。 4. 楼台:楼房和台观的总称。 5. 西岸山:指湘江以西的山脉。 6. 潇湘:古水名,源出中国湖南省,注入洞庭湖。这里可以泛指湖南地区。 7. 红尘:指繁华热闹的城市生活,通常指代世俗世界。 8. 沧波:波浪起伏的水面,这里可以指江水或湖水。 9. 僧:指寺院里的和尚。 10. 白云:指天空中的云彩,也可以象征与世无争的心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禅意的追求。诗中提到的“东岸楼台西岸山”,表达了作者观察到的地理环境特点;而“潇湘一片在中间”则说明了诗歌的地理位置。这种布局给人以宽广的感觉,同时也为下文铺垫了氛围。 接下来的“红尘不到沧波上,僧与白云相共闲”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这里的“红尘”象征着世俗纷扰,而“沧波”则表示超脱尘世的境地。诗句传达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渴望。此外,诗人以“僧与白云”的形象将佛教中的超脱精神与诗歌的自然景象相结合,彰显了人们在静谧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湘西寺观澜轩》是南宋诗人戴复古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 在那个时候,南宋政权已经稳定下来,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诗歌艺术,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戴复古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在这一时期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游历全国各地,对自然和人文景观有着深刻的了解和体验,这也为他创作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南宋的文人墨客们纷纷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要内容进行创作。戴复古的这首《湘西寺观澜轩》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通过描绘湘西寺观澜轩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