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沙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沙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沙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沙始无春,而城居者沙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能够不因游玩而荒废职责,同时又能洒脱地徜徉于山水草木之间的人,恐怕只有我这样的闲职官员吧!而这满井恰好离我很近,我的游览生活或许就从这里开始,怎能不记录下来呢?这是己亥年的二月。
去完善
释义
堕事:耽误公务;潇然:洒脱自在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山水游记,兼具写景与抒情之美。开篇描绘了北方早春的严寒与压抑,突出了作者困居斗室的无奈,为后文出游的欣喜埋下伏笔。随后笔锋一转,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满井春日的勃勃生机——解冻的河流如镜般澄澈,晴雪洗净的山峦如少女般娇媚,柳条轻拂、麦苗初生,一切都充满了生命的律动。
文中运用大量比喻和拟人手法,例如“如脱笼之鹄”“如镜之新开”“如倩女之靧面”,使得景物更加鲜活可感。尤其是对自然细节的捕捉,如“鳞浪层层”“柔梢披风”,无不体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文章最后点明主题,借“郊田之外未始无春”一句表达了对城市喧嚣与束缚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宁静与自由的向往。结尾提到“余之游将自此始”,既是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也为整篇文章增添了积极向上的基调。全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情怀,读来令人神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袁宏道正担任顺天府教授一职,居于京城。彼时春寒料峭,花朝节后仍余寒逼人,他困守室内多日,不得出游。直到二月廿二日天气稍暖,他与友人一同前往北京东直门外的满井游览。这是他在京期间一次难得的踏青经历,面对解冻初融、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他心生喜悦,遂作此篇《满井游记》。文章不仅描绘了早春时节满井风光的清新秀丽,更寄托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厌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