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柳枝

标题包含
柳枝
鹊桥初就咽银河,今夜仙郎自姓和。 不是昔年攀桂树,岂能月里索嫦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和凝(893年-955年),字成绩,原名贺德权,后唐时期著名文人、政治家。 他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明好学,才华横溢。年轻时曾担任地方官员,政绩显著。后来进入朝廷,历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等职。在朝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喜鹊搭起刚刚完成的桥上,今晚的来客名字叫和。 不是因为曾经攀爬过桂树,怎能在月亮下寻找嫦娥?
去完善
释义
《柳枝》:唐代著名词牌名。 和凝(893年—955年):五代十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法医学家,官至中书令。 1.鹊桥:传说中喜鹊搭建的桥,用于牛郎织女每年七夕相会。 2.咽银河:指鹊桥附近的水流,仿佛银河般璀璨。 3.仙郎:古代对士人的美称,这里指和凝本人。 4.姓氏:这里的“姓和”与和凝的姓氏相关,表示他并非寻常之人。 5.昔年:过去的时光;往年。 6.攀桂树:《晋书·郤诜传》记载,晋人郤诜于武帝宴上以“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为答,后来比喻科举及第。
去完善
赏析
《柳枝》和凝 这首和凝的《柳枝》,以鹊桥、银河、仙郎、桂树等元素构造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首句“鹊桥初就咽银河”,描绘了鹊桥刚刚搭建好,银河却已消逝的场景,表现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今夜仙郎自姓和”则暗示了诗人自己便是那名“仙郎”,以一种超然物外的视角观察世界。接下来的两句“不是昔年攀桂树,岂能月里索嫦娥”,则以神话传说中的桂树和嫦娥为引,表达出诗人的非凡才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诗既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又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和凝深厚的诗词功底。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柳枝》是五代十国时期和凝的一首词。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是在公元943年-965年之间,这一时期中国历史上处于五代十国的纷乱阶段。 和凝(898~955),初名贺戊,字成绩,号恒斋,唐代宜阳(今河南宜阳县)人。曾后唐、后晋两朝宰相,被封为鲁国公,后周时为陈州刺史。其文才横溢,尤以诗词见长。晚年隐居润州怀玉山(今镇江丹徒区宝华山)。和凝还是一位教育家,所著《弟子规》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此诗创作于和凝在后梁任职期间,那时他治理有方,受到朝廷的褒扬,也有精力和心情创作诗词。在这首词中,他以细腻委婉的笔调描绘了春天杨柳依依的美景,展示了自然和谐的氛围,流露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无常的感叹。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