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潘侯觅荔子

标题包含
和潘侯觅荔子
中郎厨品在,诗老合先尝。 尘骑将星戴,筠笼柰雨妨。 空遗黄绢句,莫致绛香囊。 此愿何当续,薰风竟一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宓(1092年-1152年),字师复,号复斋居士,福建莆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廉正直著称。 陈宓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被荐举为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中郎的美食佳品就在眼前,诗人应该先来品尝一番。马背上风尘仆仆却带着星光熠熠,竹篮怕被雨水打湿只好用布包裹。只能留下美好的诗句却无法亲手送上深红色的香囊。这个愿望何时才能实现呢?希望有一天能在夏日微风中得以满足。
去完善
释义
1. 中郎:这里指汉代文学家曹植,曾任黄门郎,才学横溢,著有《登邺城诗》等名篇。 2. 厨品:这里指美食。"中郎厨品"即代指曹植所写的关于美食的诗作。 3. 诗老:这里指宋代诗人陈宓,他是南宋著名文人,对荔枝有着特殊的情感。 4. 将星戴:形容骑着马快速行进,像星星一样闪烁不定。 5. 筠笼:竹子编的篮子,用于装运物品。这里指用竹篮装的荔枝。 6. 柰雨妨:柰,同“奈”;妨,妨碍。这句话是说,下雨可能会影响到荔枝的运送。 7. 黄绢句:这里指曹植的名句“播厥百谷,既种既戒,既殷既盈。”“黄绢”是古代对书册的美称。 8. 绛香囊:指装有荔枝的香囊。绛,深红色。 9. 此愿何当续:这是陈宓表达对荔枝的热爱之情。 10. 薰风:指初夏时东南方吹来的暖风。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和潘侯觅荔子》中,诗人陈宓以精湛的笔触描绘了荔枝的美味以及寻觅荔枝的过程。首先,他提到“中郎厨品在”,这句寓意着美食的珍贵以及荔枝的高贵品质。随后他感叹“诗老合先尝”,凸显了诗人对于美食的独特追求,同时也表现出他对荔枝的热衷喜爱。 接下来的诗句“尘骑将星戴,筠笼柰雨妨”中,陈宓通过描述奔波寻荔的过程,展现了辛劳但又不放弃的精神风貌。虽然遭遇尘土飞扬、风雨交加等困境,但他仍然矢志不渝地寻找美味的荔枝。 然而,事与愿违,尽管费尽心力,却未能如愿以偿,只能“空遗黄绢句”。这句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无奈与遗憾。末句“莫致绛香囊”则抒发了无法品尝到荔枝的失望之情。 全诗通过对荔枝美食的渴求以及对寻觅过程的描绘,陈宓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执着与热情。而结尾的感慨则传递出无法品尝到美食的痛苦,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为丰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潘侯觅荔子》是宋朝诗人陈宓的一首描绘荔枝主题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南宋末年,公元119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的时期,但诗歌文化仍然在南方地区得到繁荣发展。 诗人在当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倡导忠君报国,他曾在多次科举考试落榜后依然坚持学习,以求获得朝廷的认可。然而,历史的车轮并未眷顾这位饱学之士,他在官场浮沉多年,终未能一展抱负。他的晚年生活较为清苦,但在文学创作方面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方地区由于地理优势,经济相对发达,尤其盛产各种水果。荔枝作为岭南地区的特产之一,因其色泽鲜艳、口感鲜美而广受喜爱。诗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通过描述荔枝的美丽外观及品尝时的愉悦心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荔枝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