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张子公

标题包含
送张子公
康定用兵日,府谷尤孤危。 属当治安久,多事尽废隳。 三面枕贼境,平易如通逵。 重城辄议葺,浮论多背驰。 贤哉光禄公,定虑先本基。 百堵大兴作,据险成藩篱。 城完贼已至,善守莫敢窥。 泉源众所汲,公为亲解围。 兵势弱不振,公能屡张威。 贼退城可处,生聚始有归。 于今三十年,功勋书鼎彛。 边人毎记忆,言者感涕挥。 近日羽书至,讨伐加羌夷。 庙算出帷幄,王师整熊罴。 壮夫思报国,志士窃忧时。 寒日朝惨淡,凄风夜号悲。 昔人何卓荦,往事可追维。 夫君实贤嗣,仕宦图奋飞。 家声贵不坠,儒学当有为。 归欤自磨砺,门阀增光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吕陶,字元钧,号东莱先生,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生于公元978年,卒于公元1032年,享年54岁。 吕陶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吕蒙亨是当时的名士,对吕陶的成长产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康定用兵的日子,府谷之地尤为孤独和危险。在那个多事的时期,治安长久不得安宁,人们生活废弃颓败。府谷三面靠近敌区,地形平坦易于通行。有人主张修缮城墙,却也有不同的声音反对。聪明的光禄公,他首先考虑的是稳定根基。他开始大规模兴修工程,占据了险要的地方,使城堡成为屏障。等城墙完工后,敌人就攻不进来了,只能望城而叹。有人从井里取水饮用,光禄公安排专人为他们解围。虽然军力弱小的时候,他还多次展示出威严,使得敌人在退兵之后才来侵占城堡。大家在这个地方重新开始聚集生活。现在已经有三十年的时间了,他的功绩被载入史册。当地的人们时常谈论起这些事情,并为之感动流泪。 最近,战报送到了这里,边陲的夷族又要遭受讨伐。军事上的计划开始部署,部队整装待发。勇敢的人想要为国效力,有志之士也担心时局。清晨,寒冷的太阳显得暗淡;夜晚,刺骨的寒风使人悲伤。这位光禄公是多么杰出的人才啊,他的事迹值得回忆。这位年轻人是光禄公的后代,有着远大的理想,追求奋进。他希望家族名声不坠,也希望自己在儒学上有所作为。他愿意回家去磨砺自己,为自己家族的荣耀增添光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康定:指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康定”(1040-1041年)。 2. 府谷:即陕西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端,黄河入陕第一县。 3. 用兵:指军事行动。 4. 光禄公:指吕陶的父亲吕公著,曾任尚书右丞、中书侍郎等官职。 5. 本基:指根本,基础。 6. 百堵:形容工程量大。 7. 贤哉:对某人的赞美之词。 8. 鼎彛:古代铜器的铭文。 9. 羽书:古代军事文书。 10. 庙算:古代君主在宗庙内商议军事计划的决策方式。 11. 王师:天子的军队。 12. 熊罴:比喻勇猛的士兵。 13. 卓荦:才能出众的人。 14. 往事:过去的事情。 15. 归欤:回家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颂了古代名将张子公英勇抵抗敌军的故事。首联描绘了战乱的背景,子公所在地区陷入危急之中。颔联则描述了在长期的战争中,民生凋敝,人心离散。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子公却能独善其身,秉承正义,展现出令人敬仰的风骨。 颈联和尾联生动地描述了子公在与敌军对抗的过程中的英勇表现:他修筑城墙,抵御敌人;他激励士兵,振奋军心;他在敌退之后,积极安抚百姓,恢复生产。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子公的敬仰之情,认为他的功绩足以载入史册,流传百世。 全诗充满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体现了诗人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张子公》是北宋著名诗人吕陶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054年,正值北宋中期。在这一年里,吕陶本人刚刚度过了人生的一个重要时刻——他的母亲去世,这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使得他在后来的诗歌创作中更加关注亲情的主题。 在那个时代,科举考试依然是士人出人头地的最重要途径。许多读书人都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吕陶和张子公就是这样的两个读书人。他们的友谊也是通过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建立起来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不得不分别,这也为这首《送张子公》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在这首诗中,吕陶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朋友间离别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信心。这不仅是对朋友的告别,也是对时代的反映。在这个时期,北宋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人们对于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这种乐观的精神,也体现在吕陶的诗歌创作中。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