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汨罗

标题包含
汨罗
远谪南荒一病身,停舟暂吊汨罗人。 都缘靳尚图专国,岂是怀王厌直臣。 万里碧潭秋景静,四时愁色野花新。 不劳渔父重相问,自有招魂拭泪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饶,唐朝赵郡人,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在唐宪宗时期开始进入官场,历任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等职位。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他历任尚书右仆射、左仆射、兵部尚书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首诗讲述了屈原被贬谪到南方边陲地区,因病停下船只暂时哀悼在汨罗江畔的人。这是因为宰相靳尚企图控制国家政权,而并非楚怀王对忠诚的大臣感到厌烦。尽管离故乡有万里之遥,但秋天的碧水如镜,宁静如画;四季中饱含愁绪的野花也在不断地更新。这并不需要渔父再次询问,因为已有《招魂》这样的诗篇来擦去泪水。
去完善
释义
《汨罗》:唐代诗人李德裕在《汨罗》诗中,通过悼念屈原抒发自己对被贬的无奈与忧愤之情。 1. 远谪南荒一病身:"远谪",指被流放至边远地区;"南荒",指南方的偏远地区;"一病身",指因患病而身体衰弱。这句意思是李德裕因为遭受冤屈而被流放到南方边远地区,并因此生病导致身体状况不佳。 2. 停舟暂吊汨罗人:"停舟",指船只暂时停靠;"暂吊",指短暂悼念;"汨罗人",此处指屈原。这句意思是在停船暂歇时悼念屈原。 3. 都缘靳尚图专国,岂是怀王厌直臣:"都缘",表示都是因为;"靳尚",战国时楚国贵族,担任令尹,力主联秦抗齐政策,排斥屈原等主张合纵抗秦的爱国志士;"图专国",试图独揽国家大权;"怀王",即楚怀王,公元前328年-公元前299年在位,为楚国国君;"厌直臣",对忠诚的大臣产生厌恶。这两句是说,楚国之所以出现靳尚这样的人排挤忠臣,主要是因为楚怀王自身喜好听谗言,厌倦正直之臣。 4. 万里碧潭秋景静,四时愁色野花新:"万里碧潭",比喻广阔无垠的水域;"秋景静",秋天的景色宁静;"四时愁色",一年四季都有忧愁的情绪;"野花新",田野间的鲜花盛开。这两句描绘了秋天静谧的江畔景象以及作者心中深沉的哀愁。 5. 不劳渔父重相问,自有招魂拭泪巾:"不劳",不用麻烦;"渔父",暗含屈原《渔父》中的角色,代表超脱世俗的智慧者;"重相问",再次相互询问;"自有",自己就有;"招魂",出自《楚辞·招魂》,意为召回灵魂;"拭泪巾",擦眼泪的毛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虽然遭到诽谤和排斥,但内心仍存坚守道义的决心,不再寻求他人的理解与支持,将独自承受这一切。
去完善
赏析
《汨罗》是唐朝诗人李德裕的一首怀古诗。全诗通过描绘汨罗江畔的景致,缅怀屈原的高洁品质,并对其不幸遭遇表示同情。 首联“远谪南荒一病身,停舟暂吊汨罗人”,以自述的形式描述了作者自己因受谗言被贬谪到南方边疆的境遇,同时也为下文铺垫了情感基调。 颔联“都缘靳尚图专国,岂是怀王厌直臣”,揭示了诗人之所以遭受贬谪的原因,即因为奸臣靳尚贪图权位、陷害忠良所致,而并非因为他的直言进谏让怀王不满意。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无辜遭罪的愤懑和对正直品德的坚守。 颈联“万里碧潭秋景静,四时愁色野花新”,转向描绘环境景物。在苍茫的江面上,千里无垠的碧波映照出秋天的寂静;而四季更迭中,那些新生的野花在诉说着忧愁。此联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悲凉的氛围。 尾联“不劳渔父重相问,自有招魂拭泪巾”,回应了屈原《离骚》中的渔父之问,表达了诗人坚定的品质信念和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即使受到了冤枉与委屈,他也依然会为自己的信仰而努力,而不用渔父来劝慰。同时,这也将作品的主题进一步深化,强调了忠诚、气节的可贵品质。 总的来说,《汨罗》这首诗借助于描绘汨罗江的景致,抒发了诗人身处困境却坚守信仰的信念。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以及对忠诚、气节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汨罗》是唐代诗人李德裕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以屈原的遭遇为题材,表达了他对屈原的同情和敬仰之情。根据所给信息,我们为您编写了以下背景介绍: 这首《汨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各种文化、艺术的发展都达到了高峰。这一时期的诗歌,尤其是五言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创作这首诗时,李德裕正处于他的政治生涯的鼎盛时期。他在朝为官多年,历任尚书省、门下省等重要职务,曾两次出任宰相。然而,尽管他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他的地位并不稳固,时常受到其他权臣的排挤。这使得他对屈原的遭遇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在这一时期,时代背景对于诗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唐朝是一个重视文化、尊重人才的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而屈原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忠诚、才情和悲惨遭遇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因此,当李德裕在面临政治上的困境时,他以屈原为楷模,写下了这首表达对忠贞之士敬意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