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对雨招介甫
积潦行车绝,高舂闭户眠。
萧条黄叶下,冷落菊花前。
废卷怜佳节,衔杯想少年。
君来慰愁坐,厩马疾于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积水阻挡了行车,高高的舂米坊紧闭着门扉休息。
在凋零的黄叶之下显得萧瑟,菊花面前感到冷落。
翻阅书籍时怜悯这美好的节日,举杯之时怀念着青春年华。
您到来安慰我在这忧愁的座位上,仿佛马厩里的马儿比烟雾还要迅速到达。
去完善
释义
1. 积潦:指长期积水。
2. 高舂:指傍晚时分。
3. 黄叶:枯黄的树叶。
4. 冷落后句的“菊”字是对应诗句的首字,此处无特定含义。
5. 废卷:指抛开书卷。
6. 衔杯:指端起酒杯。
7. 君:指代苏轼。
8. 厩马:马厩里的马。
9. 疾于烟:比喻马奔跑的速度快如烟雾。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重阳节风雨交加、萧瑟寂寥景象的诗歌。诗人在开篇两句“积潦行车绝,高舂闭户眠”描述了阴雨连绵、积水难行的情况,出行困难只能闭门而居。接着在第三、四句“萧条黄叶下,冷落菊花前”中,诗人借黄叶飘零和菊花失色的景象渲染出秋天的苍凉气氛。第五、六句“废卷怜佳节,衔杯想少年”,诗人抒发自己在这失意的节日里感到孤独惆怅的情绪,不禁回想起了年少轻狂的时光。最后两句“君来慰愁坐,厩马疾于烟”表达了自己庆幸有好友到来陪伴,共度这难以忘怀的重阳节。整首诗借景抒情,生动地展示了一幅秋雨中欢度重阳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重阳对雨招介甫》是北宋诗人韩维的一首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048年,即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在这个时期,中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经济发展较为繁荣,文化艺术也呈现繁荣景象。
在这一年里,韩维的人生经历了很多起伏。他曾任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辞官回乡,过着隐逸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深入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
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还包括:当时的文人墨客崇尚气节,关注民生,追求个性解放;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人们重视文化教育,热衷于学术交流;同时,由于印刷技术的进步,书籍的传播变得更为广泛,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这首诗中,韩维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阴雨绵绵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官场纷争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反映了他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