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寺
细穿诘曲上高寒,一鹫青冥杳霭间。
栏楯欹浮沧海影,东南重见紫金山。
方壶入眼鲸堪跨,璧月依人桂易攀。
闻说老禅佳寝饭,一生无梦落尘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沿着曲折的小路上升到寒冷的高处,一只苍鹫在遥远的天际若隐若现。
扶栏望去,仿佛看到沧海的波涛汹涌,再向东南方望去,便能看见雄伟的紫金山。
方壶仙山如同海市蜃楼,只有巨鲸才足以跨越;玉兔悬挂于天边,如同一颗明亮的璧月,桂花树触手可攀。
听说有位老禅师过著安详的生活,他的内心没有任何烦恼与忧虑。
去完善
释义
《正觉寺》是宋代诗人陈造的诗歌作品。以下是部分词句的注释:
1. 正觉寺:位于江苏南京的一座寺庙。
2. 细穿:指沿着小路行走。
3. 诘曲:曲折蜿蜒的小路。
4. 高寒:高处寒冷的境地。
5. 一鹫:一只翱翔的大鸟。
6. 青冥:青天,天空。
7. 杳霭:云雾弥漫的样子。
8. 栏楯:栏杆。
9. 欹浮:漂浮不定。
10. 沧海影:大海的影子。
11. 紫金山:位于江苏南京的一座山。
12. 方壶:即方丈,佛家称佛所居之室为方丈。
13. 鲸堪跨:形容寺庙高大壮观。
14. 璧月:如璧一样的月亮。
15. 依人:靠在人身旁。
16. 桂易攀:形容爬树容易。
17. 老禅:年老的僧人。
18. 寝饭:睡觉与吃饭。
19. 无梦落尘寰:没有世俗的烦恼。
去完善
赏析
《正觉寺》是南宋诗人陈造的一首描绘寺院风光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正觉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禅宗思想的敬仰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细穿诘曲上高寒,一鹫青冥杳霭间。”通过描述曲折的山径和天空中的猛鹫,营造出一种幽深、寂寥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深沉的基调。
颔联“栏楯欹浮沧海影,东南重见紫金山。”描绘了寺庙周围的景观,海市蜃楼般的景象令人恍若隔世,紫金山在东南方向重新出现,象征着诗人心灵的回归和顿悟。
颈联“方壶入眼鲸堪跨,璧月依人桂易攀。”这两句借助方壶山和璧月楼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佛学世界的神往,以及对修行之路的坚定信念。
尾联“闻说老禅佳寝饭,一生无梦落尘寰。”通过听说老禅僧生活无忧,透露出诗人对脱离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这种向往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对生活真谛的深度思考与勇敢追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正觉寺》是南宋诗人陈造的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渡之后,即公元1149年至1229年之间。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经稳定,但在政治上仍然受到金国的压迫。
陈造本人生活在南宋的后期,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也曾在朝为官。然而,他在任期间因坚持原则而触犯了权贵,被迫辞官回乡。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理解,对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
在《正觉寺》这首诗中,陈造描绘了正觉寺周边的景色,通过对比寺庙的古老与宁静与城市的喧嚣繁华,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此外,他还通过对寺庙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忧虑。这首诗充分体现了陈造的人生态度和文学造诣,使他成为南宋时期的杰出诗人。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