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自适三首 其二

标题包含
自适三首 其二
渺漭湖天入短篷,心期祇许白鸥同。 人言火食阆蓬客,自命官身田舍翁。 酒可销闲时得醉,诗凭写意不求工。 更那长日温书眼,一送蜚鸿下远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造(1012年-1067年),字天祚,号刚简,江苏高邮人。北宋官员、文人。 陈造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尚书都官...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短暂的旅途中,我沉浸在广阔无垠的湖光山色中,心中只想与海鸥为伴。 人们都说我是宫殿中的游客,但我觉得自己更像一个乡村里的农民。 闲暇之时,饮酒能让我忘却烦恼,沉醉其中;写诗则只是为了表达我的心意,不求雕琢。 更别说那漫长的白天里,我用读书来温暖眼睛,目送飞鸿远去,直至消失在遥远的天际。
去完善
释义
1. "渺漭":形容湖水宽广无边的样子,这里指湖面宽阔浩渺的景象。 2. "湖天":湖面上的天空,此处形象地描绘了湖面与天空相接的景色。 3. "短篷":一种小型的竹篷船,常见于江南水乡地区。 4. "心期":心中的期望或意愿。 5. "祇许":只允许。 6. "白鸥同":以白鸥为伴,即与大自然亲近、享受宁静生活的意思。 7. "火食阆蓬客":火食,意指繁华都市的生活;阆蓬,指高处楼阁。这句是说身处繁华城市的高处楼阁中的人。 8. "自命官身田舍翁":田舍翁,农民;自命,自己认为是。这句话表示诗人虽然担任官员职务,但自觉是田野乡村里的农夫。 9. "销闲":消磨闲暇时光。 10. "诗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11. "蜚鸿":飞行的大雁,比喻传递信息的使者。 12. "长日":漫长的日子。 13. "温书眼":指读书人的眼睛,这里代表诗人的视角。
去完善
赏析
《自适三首 其二》是一首描绘作者心灵追求和个性表达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湖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同时,诗人以“火食阆蓬客”和“田舍翁”的形象来描述自己的身份,既表明自己作为一名官员的身份,又透露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在诗中,饮酒和写诗成为诗人消遣闲暇时光的方式,他追求的是诗意的生活,而非苛求诗歌的技巧。最后,诗人以目送飞鸿的场景作为结尾,表达了他的心境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纷繁世界时所秉持的宁静淡泊的心态,以及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适三首 其二》是南宋诗人陈造的组诗作品之一。这组诗创作于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此时的陈造已是五十多岁的年纪。在陈造的一生中,他曾多次参与科举考试,却屡试不第,这使他深感挫折和失望。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国家的关注,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自适三首 其二》这首诗中,陈造表达了他在人生旅途中所经历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以松树和兰花为喻,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品质和高洁的品格。此外,他还以“蜀汉纷争地”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国家局势的关注和忧虑。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南宋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国内,政治腐败、党争激烈;国外,金兵压境,战事不断。这种时代背景使陈造产生了深深的忧患意识,也促使他更加坚定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和诗歌创作中,用文字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关爱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