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诵潘邠老诗
满城风雨近重阳,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整座城市都弥漫着秋天的气息,眼看就要到重阳节了。我独自登上吴山之巅,眺望那壮阔的长江。我的视力已经模糊,分不清远处的景物,但我的心依然宽广开朗,无拘无束。
这山野的美景总能激发我的诗兴,而这里的秋天景象更是让人愁肠百结。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像我现在这样,听着傍晚的江潮之声,心情陷入无尽的苍茫。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满城风雨:形容重阳时节天气阴沉,风雨交加的场景。
2.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
3. 吴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东南面的一座山。
4. 大江:指钱塘江,流经浙江杭州等地。
5. 老眼昏花:指眼睛看不清楚,形容年老的视力模糊。
6. 壮心轩豁:指心胸开阔,志向远大。
7. 任行藏:指任其自然的处世态度。
8. 野色:指郊外的景色。
9. 是处:指到处,所有的地方。
10.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的心情。
11. 今古骚人:指古代和现代的文人墨客。
12. 如许:如此,这样。
13. 暮潮声:指傍晚时分钱塘江潮水的声音。
14. 苍茫:形容景象迷茫,遥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吴山观江景色的情景。首句“满城风雨近重阳”描述了重阳节临近时的天气状况,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较为沉重。接下来的“独上吴山看大江”则表现了诗人在这样的情境下仍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在第三联中,诗人以“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表现出自己的豁达与坚韧。诗人虽然视力模糊,但他仍然愿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曲折与坎坷。紧接着的“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抒发了诗人在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中获得灵感与慰藉的情感。
最后两句“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表达了诗人对古今文人墨客的赞美之情,同时以暮潮之声为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深沉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卓越的诗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是南宋诗人韩淲在风雨交加的一天,为缅怀亡友潘邠老而作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在这个时期,韩淲远离朝堂,居住在江西信州。他的诗歌创作主要反映了他的隐逸生活和思想。
这个时间段内,韩淲经历了宦海沉浮,曾因直言劝谏皇帝而被贬官,后来辞官归隐。他的人生际遇使他对人生和世事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种经历也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他更加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追求。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入侵和朝廷内部斗争激烈,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韩淲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文人,关注国家命运的同时,也对民间疾苦有所关心。这可以从他的许多诗歌中看出,如这首《风雨中诵潘邠老诗》,通过怀念故人表达了对战乱时代的感慨和对和平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