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瀑布
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须大海作波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它终究要奔向大海,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去完善
释义
溪涧:指小溪小沟;焉能:怎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瀑布的雄伟景象,传达了诗人追求卓越、不甘平凡的意志。开篇“穿天透地不辞劳”,即展现出一种无畏的力量感,仿佛瀑布劈开天地而来,其气势撼人心魄。第二句“到底方知出处高”则进一步点明瀑布的高度与来势,暗示只有真正到达终点才能理解事物的本质。第三句“溪涧焉能留得住”用反问手法强调了瀑布的不可阻挡,寓意着个人志向不会被局限在狭隘的空间。最后一句“终须大海作波涛”升华主题,表明无论经历多少曲折,最终都要汇入更广阔的天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理想的寄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时期,作者冯云山处于追求理想的奋斗阶段。冯云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领袖之一,在他的人生历程中,充满了对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的追求。此诗以瀑布为吟咏对象,实则是他内心志向的抒发。他借瀑布那穿天透地、不辞辛劳的气势,表达自己勇往直前的决心;又以瀑布从高处而来,不会被溪涧所留,最终要汇入大海化作波涛,来象征自己不会被眼前的困境束缚,必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实现伟大的志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