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行圃四首 其四
落日无情最有情,徧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等到你走到声音传来的地方,那些蝉儿却又悄然噤声,仿佛故意与人捉迷藏一般。
去完善
释义
徧:同“遍”,遍及之意;暮蝉:黄昏时分鸣叫的蝉。
去完善
赏析
全诗以“落日”开篇,将夕阳西下的场景赋予了拟人化的感情,既矛盾又和谐。“无情”与“有情”的对比凸显了自然界的奇妙平衡。第二句借助“暮蝉”的鸣叫进一步渲染出初秋傍晚的氛围,生动展现了大自然中一种微妙的生命律动。第三、四句则从听觉角度入手,把读者带入一个扑朔迷离的世界——蝉声忽远忽近,若隐若现,营造了一种空灵而神秘的意境。整首诗语言简练,构思巧妙,通过对日常现象的细致刻画,传递出诗人对生活本质的哲思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切体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彼时杨万里已步入人生的成熟阶段,他阅历丰富,对自然与生活有着敏锐而细腻的感知。在初秋时节,他漫步于田园之间,观察万物的变化,感受季节交替带来的独特氛围。此诗正是他在圃中行走时,被落日余晖和暮蝉鸣叫所触动,以灵动的笔触捕捉这一瞬间的情景与意趣,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以及对生命流转的哲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