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虚舟斋诗为王深叔作

标题包含
虚舟斋诗为王深叔作
人生一涉世,波澜渺无穷。 凡儿似得计,兀兀自穷能。 惟有盛名下,颇招众嫉攻。 开关或延敌,政使臧亦凶。 古人故不尔,山泉养正蒙。 我非阮嗣宗,何时见阿戎。 濯濯春月柳,谡谡松下风。 似闻未著冠,笔力百夫雄。 余子窘不足,渠乃忌太丰。 比从道人游,警悟世谛中。 试观名斋意,已见应世工。 圣贤在方策,制行固不同。 惟有虚己游,万川同一东。 此名可书绅,愿言谨厥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饶节,字德操,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饶鲁是当时著名的学者。饶节年轻时曾入仕为官,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从此开始潜心研究学问,尤其擅长诗词和书法。 他的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一旦步入社会,人生的波折便无穷无尽。 平凡之人看似顺利,实际上却在困境中挣扎。 只有声名显赫的人,才会引来众人的嫉妒和攻击。 面对这些攻击,无论对与错都会变得凶险。 古人并不是这样的,他们隐居于山水之间修养身心。 我不是阮籍那样的人,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像他那样的知己呢? 春天的柳树翠绿,松下的风吹过,就像听到有人在讨论学问。 好像听说有人尚未及冠,却有着超人的才华。 那些感到窘迫的人,忌妒别人的才华过于丰富。 我近来常常和道人们交流,对世间之事有了深刻的领悟。 观察名士们的言行举止,已经可以看到他们应对世事的技巧。 古时的贤者们,他们的行为准则与我们并不相同。 只有做到谦虚行事,才能在各种环境中适应自如。 这就是我们应该铭记在心的智慧,希望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始终保持警惕。
去完善
释义
1. 涉世:指经历世事,进入社会生活。 2. 穷:形容困境、艰难。 3. 凡儿:普通之人。 4. 兀兀:辛苦劳累的样子。 5. 盛名:很高的名声。 6. 招:引起。 7. 攻:攻击,指恶意指责。 8. 开关:开门。 9. 臧:古同“藏”,隐藏。 10. 凶:灾祸。 11. 山泉养正蒙:意指在山泉间修养身心,涵养道德。 12. 阮嗣宗:即阮籍,字嗣宗,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13. 阿戎:阮籍侄子阮咸的字。这里表示作者以阮籍自比。 14. 濯濯:形容春光中的柳树翠绿而润泽。 15. 谡谡:形容松树挺拔屹立。 16. 未著冠:指尚未出名。 17. 笔力百夫雄:形容文采出众。 18. 余子:其他的人。 19. 窘不足:陷入困顿之中。 20. 渠:他。 21. 忌:嫉妒。 22. 道人:指佛教僧人。 23. 警悟:警惕觉悟。 24. 世谛:世俗之理。 25. 试观:试着观察。 26. 名斋:书房名字。 27. 应世工:应对世俗事务的技巧。 28. 方策:书籍。 29. 制行:控制行为。 30. 虚己游:保持谦虚的心态去生活。 31. 万川同一东:比喻殊途同归的道理。 32. 可书绅:可以写在书带上,用作座右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人生感悟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诗人通过对世俗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深刻地揭示了人生波折的普遍性以及名誉带来的困扰。他以阮籍、陶渊明等隐逸之士为榜样,表达了对虚怀若谷、淡泊名利的境界的追求。同时,诗人又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如春天的柳树、松下的风声,表达了自然之美与内心世界的和谐统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虚舟斋诗为王深叔作》是南宋诗人饶节在公元1150年左右创作的。此时正值南宋中期,饶节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期。他曾因遭遇战乱和饥荒而四处漂泊,直到晚年才得到安定的生活环境。这一时期的饶节经历了许多人生百态,对世事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创作这首诗时,饶节已经隐居山林,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的诗歌充满了田园生活的恬静和对自然的热爱。与此同时,南宋中期的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民众生活困苦。饶节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时代背景的忧虑。 在这首诗中,饶节以“虚舟”比喻自己的心态,表示自己如同一艘空船,任风吹拂,顺其自然。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既是对自己遭遇的解脱,也是对友人王深叔的劝慰。他希望王深叔也能像他一样,看淡世事纷扰,保持内心的平静。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