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即事
泉高终日听潺湲,花草才佳烂漫看。
言念君恩得私请,敢于身计学偷安。
开元刺史名千古,东汉先生钓一竿。
贤迹勉寻余自愧,牧民犹带触邪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泉旁整日聆听潺潺水声,欣赏着绚烂的花草。
忆起君王恩情得以私下请求,毅然投身谋求安定的生活。
开元年间刺史的名声流传千古,东汉时的渔父垂钓江边。
努力追寻古人的贤德事迹,不禁感到自愧不如,尽管如此仍尽己所能为民造福。
去完善
释义
1. 新定: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
2. 泉高:这里指代泉高山脉。
3. 潺湲:形容水流缓慢的声音。
4. 才佳:刚好的意思。
5. 烂漫:形容花开得十分茂盛。
6. 言念:思念的意思。
7. 君恩:皇帝的恩典。
8. 得私请:指个人向皇帝请求。
9. 敢于:有勇气去做的意思。
10. 身计:个人的生计。
11. 学偷安:学着去寻找安定的生活。
12. 开元:唐玄宗时期的年号。
13. 刺史:唐朝时期的地方行政长官。
14. 东汉先生:这里指东汉隐士严子陵。
15. 一竿:指钓鱼。
16. 贤迹:指前人的美好事迹。
17. 勉寻:努力寻找。
18. 自愧:自我惭愧。
19. 牧民:指治理百姓。
20. 触邪冠:古时的官员帽子,代表公正无私。
去完善
赏析
赵抃的《新定即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风景秀丽的山水之间领略自然风光的喜悦,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之情以及自己身为地方长官为民服务的责任与使命。首联以泉声潺潺、花草烂漫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氛围;颔联则通过“言念君恩”和“敢于身计”表达出诗人对皇帝的感激和对自身责任的思考;颈联则以开元刺史和东汉先生的典故为例,赞美古代贤者的风范;尾联则以“贤迹勉寻”表明自己要追寻前贤的脚步,为民尽心尽力,而“牧民犹带触邪冠”则是强调身为地方长官应敢于担当、为民除害。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又流露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民生的关怀,体现了诗人的深沉情怀和高尚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新定即事》是宋代诗人赵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新定(今浙江杭州)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赵抃这个人物和他在创作这首诗时的时代背景。赵抃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官员,他以清廉、刚直著称,曾任参知政事等职。在宋神宗时期,他因为政治斗争而被贬谪至新定。在这里,他接触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其次,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这首诗是在赵抃被贬谪至新定时创作的,具体时间大约在北宋神宗时期,也就是公元1068年至1077年之间。这一时期,北宋的社会经济发展较为平稳,文化艺术繁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如苏轼、黄庭坚等。
再次,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一时间段内赵抃的人生际遇。在神宗时期,赵抃因政治斗争失利而被贬谪至新定。虽然身处逆境,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在新定,他游历山水,体验风土人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最后,我们来看看同时间段内与赵抃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在北宋神宗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较为平稳,文化艺术繁荣。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纷纷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推动了诗歌创作的繁荣。赵抃作为这个时代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作品自然受到了时代的深刻影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