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冬至吟

标题包含
冬至吟
何者谓之几,天根理极微。 今年初尽处,明日未来时。 此际易得意,其间难下辞。 人能知此意,何事不能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谥号康节,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诗人。他是北宋五子之一,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邵雍出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何者谓之几:指什么才是变化的预兆。“几”,预兆,迹象。 2. 天根理极微:天地间万物生长的根本道理非常微妙。“天根”,喻指自然界的生命本源;“理”,道理,规律;“极微”,极其细微。 3. 今年初尽处:今年的第一个月即将结束的时候。这里用一年的开始象征生命的起源。 4. 明日未来时:明天的第一缕阳光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这里用新的一天即将来临象征生命的新生。 5. 此际易得意:这个时候最容易领悟到生命的奥妙。“此际”,这时,此刻;“得意”,领会要旨,理解深意。 6. 其间难下辞:在这个时候很难用言辞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其间”,这时光,这个时候;“下辞”,下笔为文,形容表达内心情感的过程。 7. 人能知此意,何事不能知:只要人们能够理解这个道理,那么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理解的呢?
去完善
赏析
《冬至吟》是宋朝著名诗人、思想家邵雍创作的一首咏史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冬至为题,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首先,诗人在第一句提出一个问题:“何者谓之几?”这里的“几”指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微妙变化和关键节点。诗人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引导读者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和关键时刻。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冬至这一特殊时刻,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天根理极微”中的“天根”是指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诗人认为,这种自然现象背后的道理非常微妙。在“今年初尽处,明日未来时”两句中,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这个道理,即冬至既标志着今年的结束,也预示着明年的开始。 然后,诗人通过对比人们对待冬至的不同态度,揭示了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此际易得意,其间难下辞”两句中,诗人指出,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往往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但在这种美好之中却难以用言辞来表达。这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时,常常有一种无言以对的无奈。 最后,诗人通过提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人能知此意,何事不能知”表明,只要人们能够领悟到冬至这一天的哲理,那么对于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也就能够理解了。这句话强调了理解生活真谛的重要性,以及对人生智慧的追求。 总之,《冬至吟》这首诗通过描绘冬至这一特殊时刻,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富有哲学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冬至吟》是宋朝著名诗人、理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时节的景象和作者的心境。在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象征着阴阳交替的转折点。诗人通过对这一自然现象的观察,表达了人生无常、岁月流转的感慨。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朝时期,即公元960-1279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从五代十国到宋辽金对峙的历史变迁。邵雍生活在一个儒家文化复兴、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他的诗歌创作深受这些时代背景的影响。 邵雍作为一位理学家,他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他在创作《冬至吟》时,正值北宋中期,社会矛盾逐渐显现,政治腐败、民生艰难等问题困扰着国家。面对这样的现实,邵雍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他也将这种思考融入到了对冬至节气的描绘中,使得整首诗既具有哲理意味,又富有生活气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