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
游事一番了,愁多锁昼长。
因思来岁赏,未必少年狂。
野鸟学蛮语,岸花浮楚香。
鱼应知我者,圉圉到池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游事:游玩的事务。
2. 锁:困扰,束缚。
3. 来岁:明年来临之时。
4. 未必:不一定。
5. 蛮语:指异域或南方地区的方言。
6. 楚香:指楚国(今湖北省一带)的香草。这里可理解为沿岸的花散发着香气。
7. 圉圉:鱼在水中的游动姿态。
去完善
赏析
《晚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首联“游事一番了,愁多锁昼长”点明了春天的结束和诗人的忧愁。这里的“游事”指的是春天的活动,而“愁多”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颔联“因思来岁赏,未必少年狂”暗示了诗人对明年春天美景的期待,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颈联“野鸟学蛮语,岸花浮楚香”描绘了春天的自然风光。“野鸟学蛮语”形象地展示了鸟儿在春天里的欢快叫声,而“岸花浮楚香”则表现了岸边鲜花的香气四溢。这一联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尾联“鱼应知我者,圉圉到池塘”则通过鱼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这里,“鱼应知我者”表明诗人认为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只有鱼儿才能理解,而“圉圉到池塘”则暗示了诗人渴望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却又感到无处可寻的无奈。
总的来说,《晚春》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同时也展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晚春》是南宋诗人叶茵在晚年时期所创作的一首咏春诗。这个时期正值南宋末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而诗人叶茵则因年事已高,已远离世俗纷扰,专注于田园生活,过着清贫但宁静的日子。
这首诗正是通过对暮春时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感叹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在这个时刻,诗人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感慨万千。他看到春天即将离去,花儿凋谢,绿叶开始繁茂,预示着夏天即将来临。这种自然界的更替让他联想到人生的无常,以及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成长、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揭示了叶茵在晚年的心境和人生观,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末期的时代氛围和社会现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