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用达本情忘知心体合为韵作八偈供之时在建康狱中 其三
人间皆热恼,我自不随情。
一室闲趺坐,天魔魂震惊。
百千大火聚,中有片玉清。
大哉慈忍力,妙湛合无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们都在烦恼中煎熬,我却不受情感牵制。
在房间里安静地坐着,让恶魔般的思绪震撼心灵。
仿佛置身于千百簇火焰之中,内心却有一片清澈如玉的世界。
伟大而慈悲的力量啊,那是与生命融合的至妙智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热恼:佛教用语,指烦恼或痛苦。这里可以理解为世俗的困扰与烦恼。
2. 不随情:不受情感的影响,保持内心的平静。
3. 闲趺坐:安静地坐着。趺坐,即盘腿而坐,是一种静坐的姿势。
4. 天魔:佛教中的邪恶神灵,他们试图诱惑修行者放弃道行。
5. 大火聚:形容无数的痛苦和烦恼。
6. 片玉清:指自己的内心保持纯净无染的状态。片玉,即一块玉石;清,纯洁、清澈。
7. 慈忍力:对众生具有大慈悲的忍耐之力。
8. 妙湛合无生:奇妙的光芒如同没有生命的事物般寂静。妙湛,奇妙的光明;合无生,安静、寂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德洪在监狱中的心态和对佛教信仰的坚定。“人间皆热恼,我自不随情”表明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心态,他不为世俗的烦恼所动,保持内心的平静。接下来的诗句“一室闲趺坐,天魔魂震惊”描述了诗人在狭小空间里静坐冥想,使得心中的恶魔感到震惊。而后两句“百千大火聚,中有片玉清”则强调了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仍能坚守自己的纯净内心。最后两句“大哉慈忍力,妙湛合无生”表达了对佛陀慈爱和忍耐力量的敬仰,以及对自己信仰的坚定信念。整首诗格调高古,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坚定的信仰和超脱的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释德洪所作,诗题揭示了这首诗的背景是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的监狱中,时值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的生辰。
在南宋时期,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当时宋朝与金国关系紧张,战争频发,使得民间疾苦重重。而释德洪本人又因为某些原因被关入监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创作了这首表达内心情感的诗篇。
释德洪一生追求精神自由,强调内心修养,他以一颗赤子之心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在这种背景下,他借赞颂枣柏大士的生日,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超脱心态。他用"达本情忘"、"知心体合"八个韵脚描绘了自己内心的境界,将个人的悲惨遭遇融入了广阔的历史长河中,表现出深沉而坚韧的精神力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