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诸葛桂隐书堂
豪侠相逢好弟兄,竹篱茆舍聚双星。
青松影里诗鸿雁,白石岩前酒鹡鴒。
笔下驱回千铁骑,胸中包得几沧溟。
令人忆著张华剑,三百年来无血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英勇的武侠相逢如同兄弟般亲热,两人在茅草屋旁的竹林相聚。他们在松树下的月光下写诗给远方的朋友,又在白色岩石前的溪流旁共饮美酒。他们的笔下仿佛能指挥千军万马,胸怀宽广,可以容纳无数的海洋。人们想起这三百年的和平岁月,都会怀念那个剑法高超的张华,因为他用剑保护了这个世界的和平,使得数百年来都没有发生过战争与流血。
去完善
释义
1. 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卧龙”。
2. 豪侠:指英勇豪放、讲义气的人。
3. 竹篱茆舍:用竹子做的篱笆和茅草盖的屋顶,代指简陋的房屋。
4. 双星:指诸葛亮和杜甫两位文学巨星。
5. 青松影里诗鸿雁:形容在松树荫下写出的诗句犹如鸿雁传书一样感人至深。
6. 白石岩前酒鹡鸰:形容在山岩前的石头上喝酒,表达出诗人在自然环境中饮酒作诗的豪情壮志。
7. 铁骑:指精锐的骑兵。
8. 沧溟:指大海,这里比喻心胸宽广。
9. 张华剑:指张华的《长剑篇》,该诗描绘了英勇善战的勇士形象。
10. 三百年来无血腥:指自从张华的《长剑篇》问世以来,已经过去了三百年,这期间没有发生过战争,象征着和平与繁荣。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诸葛亮的高尚品质和英雄事迹,同时也表达了对白玉蟾本人的敬仰之情。首联以“豪侠相逢好弟兄”表达作者与诸葛亮的亲密关系,以“竹篱茆舍聚双星”描绘了两人相聚的情景;颔联通过“青松影里诗鸿雁,白石岩前酒鹡鴒”展现出诸葛亮的风采,表达了对其才情与品行的赞誉;颈联“笔下驱回千铁骑,胸中包得几沧溟”则是对诸葛亮智慧的肯定,以及对他军事才能的褒扬;尾联则以“令人忆著张华剑,三百年来无血腥”感慨其功绩影响深远,彰显出对诸葛亮的由衷敬仰。全诗语言质朴、意境高古,流露出诗人对诸葛亮的深深敬仰和怀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题诸葛桂隐书堂》,是由南宋著名道士、诗人白玉蟾所创作的。诗中的“诸葛桂隐”是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他曾经隐居在四川隆昌一带的丹崖山,读书明志,后来成为一代名臣。这首诗是白玉蟾对诸葛亮的敬仰之作,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勉励。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南宋时期,那时国家内忧外患,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白玉蟾身为一名文人,虽身世飘零,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他以诸葛亮的智慧和品德为榜样,努力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白玉蟾深知国家的兴衰与文人的道德修养密切相关,因此他希望世人能够学习诸葛亮的精神,以振兴国家为己任。同时,他也借这首诗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乱世,但依然坚守信念,追求真理的决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