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忌日
明月清风霁景凉,华鲸喷雪水茫茫。
灵然一点谁人委,怀抱千年作夜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明月光辉映照清凉夜色,喷泉如白雪般洒落水面。这充满灵气的一刻谁又会知道,它怀揣千年的力量照亮了夜空。
去完善
释义
1. 丹霞:这里指丹霞山,位于广东省仁化县境内,因山上红色砂岩地貌犹如丹红霞彩而得名。丹霞山是中国著名风景名胜区,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地。
2. 忌日:是纪念已故亲人或敬仰的人的纪念日。
3. 明月清风:表示宁静美好的自然环境。
4. 霁景:雨后放晴的景象。
5. 华鲸喷雪:形容瀑布飞溅如雪的壮观景象。
6. 茫茫:水势浩大的样子。
7. 灵然:灵动活泼的样子。
8. 一点:比喻佛教禅宗顿悟的境界。
9. 谁人委:出自唐代杜甫的《佳人》诗:“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原意是讽刺统治者只看到新人的欢乐,而听不到旧人的哭泣。此处意为谁能理解领悟这种境界呢?
10. 怀抱千年:怀藏千年的智慧,喻指佛教禅宗传承的智慧。
11. 夜光:指月亮的光辉。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丹霞忌日》中,诗人以明月、清风、霁景(雨后放晴的天空)和汪洋等自然景象作为开篇,营造出一个空旷而静谧的氛围。华鲸(烟花的比喻)喷雪更是将视野带向了广袤无垠的天空。这些词汇相互映衬,共同构造了一个悠然自得的场景。
诗中的“灵然一点”是个亮点,意味着生命中最具价值的灵性所在,是只有人能体会到的独特感受。而“怀抱千年作夜光”则表达了这种灵性如同千年的夜光,独具魅力。整体来说,这首诗充满哲学意味,引导我们思索人生的价值和信仰的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丹霞忌日》是宋代高僧释正觉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
在元祐年间,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但佛教的发展仍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释正觉身为禅宗高僧,在弘扬佛法的同时,也关注着社会民生。他游历四方,与文人墨客多有交往,以诗歌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佛学的领悟。
在这首诗中,释正觉以丹霞山为隐喻,表达了对生死轮回的思考。他以丹霞山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从而传达出对生命真谛的深刻理解。这首诗反映了释正觉在面对人生苦难时的达观态度,以及他对佛学信仰的坚定。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