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后旬日雨止遂行至大成冈初见嵩少

标题包含
后旬日雨止遂行至大成冈初见嵩少
青山真似有情人,百里相迎列万屯。 积翠已堪供爽气,群趋如欲避雄尊。 少宽眼界尘埃外,却视醯鸡井陌喧。 方信胸中有余地,青丘云梦不劳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过(1072年-1123年),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第三子,与其父苏轼、兄长苏迈合称“三苏”。 苏过自幼聪颖过人,深受父亲苏轼的教诲和熏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青山仿佛是一位深情的人,百里之外迎接我们的到来。 堆积的绿色已经可以提供清爽的气息,人群争相逃避强大的存在。 在眼界的尘埃之外稍作休息,再回头看那些小人物们的吵闹。 我才明白心中还有空间,并不需要去吞噬什么来充实自己。
去完善
释义
1. "青山真似有情人":这里把青山拟人化,意为青山好像是有情的人一样。 2. "百里相迎列万屯":百里的距离可以看作是一段漫长的路程,意味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目的地。"列万屯"表示排列着千千万万的山川。 3. "积翠已堪供爽气":"积翠"形容山色青翠繁茂,"堪供爽气"指能够带来清凉之气。 4. "群趋如欲避雄尊":这句是说众人竞相投奔到那清静的地方,如同避开纷扰的尘世。 5. "少宽眼界尘埃外":意思是看轻眼下的纷扰,把自己的眼界放宽,超脱世俗的纷扰。 6. "却视醯鸡井陌喧":"醯鸡"是古人用来形容小人物的自嘲语,这里是诗人自嘲的意思;"井陌喧"指市井喧嚣。 7. "青丘云梦不劳吞":"青丘"是指生机勃勃的野外之地,"云梦"在这里借指广阔的世界;"不劳吞"表示诗人不急于追求世俗的名利,心态平和而从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后旬日雨止遂行至大成冈初见嵩少”,描述了诗人苏过在雨后初晴的景色中,步行至大成冈首次见到嵩山的情境。诗歌的首联“青山真似有情人,百里相迎列万屯”,描绘出诗人眼中那像是真情人的青山,矗立在远处,好像不远千里相迎。接下来的“积翠已堪供爽气,群趋如欲避雄尊”,诗人形容那重峦叠嶂的山色,就像可以给人带来清新气息的绿色宝库,那些群山似乎都在避让诗人的视线,让他能够更好地欣赏这雄伟的山景。 第三联“少宽眼界尘埃外,却视醯鸡井陌喧”,诗人以此表达出在这宽广的大自然里,自己的眼界也变得宽阔起来,将市井的喧嚣置之于外。尾联“方信胸中有余地,青丘云梦不劳吞”,是诗人以内心的舒畅和悠然自得,表示自己在这美丽的风景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仿佛感到自己心胸间充满了广阔的空间,使得他不再需要勉强地去追求那些遥远的梦想和理想。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词句,生动地表现出作者登临远眺时的心境与感受,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后旬日雨止遂行至大成冈初见嵩少》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儿子苏过所作。诗歌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年份无从考据。诗人在这段时间里以文学修养和学者风范而闻名于世。他早年的生活颇为坎坷,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沉重压力,甚至曾一度离家出走,以求心灵的解脱。后来逐渐走向成熟,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诗人生活的时代,正是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对繁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刚刚经历了唐末五代十国的动荡岁月,人民渴望和平与安定的生活。此时,儒家学说的影响依然深远,士人阶层对于学问的追求和道德的修养非常重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接触到了很多优美的山水风光,以及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些都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