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绝句

标题包含
绝句
十月都门风薄衣,捣砧声重雁南飞。 野人不识长安乐,且趁鲈鱼一櫂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十月的京城秋风萧瑟,捣衣的声音响起,大雁纷纷南飞。乡下的百姓不了解京城的繁华,不如趁着鲈鱼肥美之时,划船去品尝美味。
去完善
释义
【都门】首都的城门,这里指代京城。 【捣砧声重】形容捣衣的声音响亮,捣砧是指把捣衣石垫在砧板下,以使衣物平整。 【雁南飞】指大雁从北方飞往南方过冬。 【野人】指的是村野之人,没有受过教育的普通人。 【长安乐】这里指代繁华的都城生活。 【鲈鱼】一种鱼类,这里代表江南的美食。 【一櫂】一条小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十月的北京,秋风轻拂,人们在河边捣着砧石,准备过冬的衣物,大雁排成一行向南飞去。在这样一个场景中,诗人表达了对田野间生活的不懈热爱,与繁华的长安相比,他更向往享受这宁静的美好时光,鲈鱼和船只,成为他心中理想生活的象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卢秉的名篇之一,创作于公元815年左右。这时正值安史之乱后不久,唐朝国力日渐衰微,但诗歌文化却发展到了高峰。卢秉本人曾在朝为官,后因直言敢谏而被贬谪,这首诗就是在被贬期间创作的。 在这段时间里,卢秉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充满了忧虑,他通过这首《绝句》表达了自己渴望在乱世中寻求安宁生活的愿望。诗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绘了春天里的美好景象,但紧接着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又展示了自然界辽阔的空间,暗示着诗人在内心深处的宽广胸怀和远大抱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