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庭竹

标题包含
庭竹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 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南窗睡轻起,萧飒雨声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中(生卒年不详),字有中,号石湖居士,唐朝时期江南地区的一位文人。他的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全唐诗》等文献资料。 李中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才华横溢,擅长诗词歌赋,尤以诗名最为显著。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不经意间来到山僧的院落,搬回来靠墙种植。 和风整日吹拂着这里,鸟儿时常会飞来飞去。 这株植物犹如明月照亮诗意,朦胧的雾气与我的酒杯共舞。 南窗下悄然醒来,窗外风雨呼啸,仿佛诉说着自然的乐章。
去完善
释义
1. 山僧院:指山中僧人的居所或寺庙。 2. 砌:建筑物的墙。 3. 好风:谓和风;顺风。 4. 幽鸟:幽静的鸟。 5. 筛月:形容竹影摇曳如筛滤月光。 6. 笼烟:烟雾笼罩。 7. 南窗:朝南的窗户。 8. 萧飒:象风声,萧条瑟缩貌。
去完善
赏析
《庭竹》是唐朝诗人李中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庭院中的竹子景致及其所引发的情感体验。全诗以简练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表现了作者与竹子之间的深厚情谊,展示了清幽宁静的文人雅趣。 首联“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描述了诗人在山僧院偶然见到喜欢的竹子,将其移植到自家的庭院里。这一举动透露出诗人对竹子形态的喜爱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颔联“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通过写风吹竹林、幽鸟在林间欢唱的景象,传达了自然环境中的祥和与宁静。这两句诗意象生动,营造了惬意的生活场景。 颈联“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进一步展现诗人与竹子间的亲密互动。筛月表示月光穿过竹叶,令人思接千里;笼烟象征雾气笼罩竹影,如梦如幻。在这样的情境下,诗人触景生情,借酒抒怀,体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 尾联“南窗睡轻起,萧飒雨声回”,描述了风雨交加之际,诗人凭窗聆听潇潇雨声,感受大自然的变化无常。这句诗意蕴丰富,既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敏锐感知,又揭示了生活哲理:人生境遇变幻莫测,唯有保持从容应对的心态,才能品味生活的真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庭竹》是唐代诗人李中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末五代时期,即公元907年至960年之间。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社会动荡,许多文人墨客在这种背景下创作了许多反映民生疾苦和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 李中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的生平事迹和具体生卒年代已不可考。但从他的诗歌作品来看,他是一位关心民生、关注社会现实的诗人。在这首诗中,他以庭院里的竹子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这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也影响了诗人的创作。唐朝末年,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诗人通过对庭院竹子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同时,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坚韧不屈的品质,象征着君子的品质,这也反映了诗人的人格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