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守泛春亭
小退铃斋复此亭,自公喜色更津津。
再纡皇眷分忧寄,坐镇江城与物春。
长日雍容少公事,共谁谈笑作诗人。
撚髭惯厕分题客,元亮柴车已命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小退铃斋重建这座亭子,赢得众人赞赏喜色洋溢。
再次获得皇帝的眷顾,分担解忧重任,守护江城与万物共生。
平日里从容不迫,处理公务不多,与谁一起谈笑风生成为诗人?
整理胡须习惯于参加诗会,如同陶渊明一样悠然自得。
去完善
释义
1. 小退:指宋时外官以次轮对回京供职,回到京师。
2. 铃斋:铃阁,古代宫中的别院或官署。铃,一作"冷"。
3. 自公:谓办理公务。
4. 津津:非常愉快的样子。
5. 再纡:再次屈尊来到地方上。
6. 皇眷:皇帝的恩顾;天子的眷顾。
7. 分忧:分担别人的忧愁。
8. 江城:江边的城市。
9. 与物春:使万物恢复生机。
10. 长日:漫长的白天。
11. 雍容:形容仪态温文尔雅。
12. 少公事:很少办公事。
13. 谈笑作诗人:在一起谈论诗歌的人。
14. 撚髭:捻着胡须。表示沉思的样子。
15. 厕分题客:和诗人在一起赋诗。厕,夹杂在中间。
16. 元亮:陶渊明的字。
17. 柴车:简陋的车辆。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亭美景的诗。首先,作者以小退铃斋和泛春亭的对比,表现出自己在春亭中的喜悦之情。接着,诗中提到“再纡皇眷分忧寄”,表明作者肩负着为民解忧的重任,同时也表达了对君王信任的感激之情。然后,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春亭中度过的时间,表达了对和谐闲适生活的向往。最后,作者提到“��惋髭惯厕分题客,元亮柴车已命巾”,表达了与友人共同品味诗歌的乐趣,以及自己对陶渊明式田园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既表现了春亭的美景,又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富有深厚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张守泛春亭》是南宋诗人陈造于淳熙十一年(1184年)在江苏平江府任通判时创作的。在这段时间里,陈造与时任平江府知府的张守关系密切,两人常有诗酒唱和的雅集。
这一时期,陈造的人生命运颇为坎坷。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屡试不第,直至晚年才担任地方官职。然而,他在政治上并未取得显赫的地位,始终在地方任职,未能进入中央政权。
淳熙年间,南宋朝廷内部斗争激烈,权臣当道,政治腐败严重。在这种背景下,陈造虽然身处地方官职,但他对时政的关心和忧虑始终未曾消减。他与张守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通过诗歌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表达了他们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