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四明洞天

标题包含
四明洞天
四壁玲珑耸石楼,四窗云气拥仙游。 半空星斗浮天井,一洞烟霞透沃洲。 蜥蜴现时曾呪雨,猕猴啼处客悲秋。 他年定作山中隠,肯向红尘白尽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允平(1236年-1316年),字君衡,号西麓,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义乌,是南宋末年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翰林院学士等职。 陈允平在南宋末年曾担任国子监祭酒,负责教育皇族子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四周墙壁精致美观的石质楼房,四面窗户云雾缭绕如仙境般美妙。 夜空繁星仿佛飘在天井之中,洞穴烟雾弥漫透出沃洲之景。 蜥蜴现身时人们求雨祝福,猴子啼鸣下游客感叹秋天降临。 未来我一定选择山中隐居生活,不再奔波红尘直至尽头。
去完善
释义
1. 四明:古代山名,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传说中有神仙洞府。此处指陈允平所居之处的四明洞天。 2. 洞天:道教所称的神仙境界。此处意指山中仙境般的居住环境。 3. 石楼:用石头建造的楼房,此处以四明洞天的建筑特色来展现其独特的风光。 4. 四窗:指窗户,这里可能比喻为四个方向的窗口。 5. 云气:云朵飘动的样子,形容四明洞天气象万千的景象。 6. 仙游:仙人的游历,形象地描述了四明洞天的神秘氛围。 7. 星斗:星星,这里形容天空中繁星闪烁的美景。 8. 天井:天文学名词,即天空中的星座布局,这里用来描绘洞天之上的壮丽景象。 9. 一洞烟霞:指四明洞天内缭绕的烟雾和彩霞。 10. 沃洲: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所,此处借指四明洞天同样具有神秘而美好的环境。 11. 蜥蜴现时:指蜥蜴出现在四明洞天的场景,暗示当时的自然环境优越。 12. 呪雨:祈求降雨,此处借指自然现象,以及山中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13. 猕猴啼处:猕猴哀嚎的地方,暗示环境的静谧与和谐。 14. 悲秋:诗人因看到猕猴啼处而对秋天的到来感到悲伤。 15. 他年:将来某一年。 16. 山中隠:隐逸山林,指诗人在未来的日子里选择隐居山林的生活。 17. 肯向红尘白尽头:表示诗人不愿意再被尘世烦扰,愿意过上清净无争的山中生活。其中“红尘”泛指世俗繁华,而“白尽头”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感慨,意味着他已经厌倦了世俗纷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四明洞天”为主题,通过对洞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中描述了四壁石楼的玲珑耸立、云雾环绕的仙境、半空中闪烁的星辰以及洞中的烟霞美景。同时,诗人还提到了蜥蜴和猕猴等动物,展示了洞天的生机盎然。结尾则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红尘俗世的厌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四明洞天》是南宋诗人陈允平所作的一首描述自然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南宋政权建立于公元1127年,定都临安(今杭州)。此时中国正处于南北分裂状态,北方由金朝统治,南方则是南宋王朝。 在这个时期,陈允平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文人,他的一生都在寻求政治上的发展。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遭受贬谪。这些人生的起落让他对自然有了更深的感悟,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因此,这首《四明洞天》可能是在他某个被贬的时期创作的,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这个时代的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江南地区。陈允平所在的浙江地区更是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他在诗中对四明山洞天的描绘,既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