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溪寺书怀

标题包含
溪寺书怀
野寺依溪曲,长桥接柳堤。 俗人忙不入,孤客自安栖。 嬾散今成性,烟云尽入题。 邻居有农父,时与话耕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文珦,字叔宝,号云外子。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僧,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释文珦出生于浙江杭州,年轻时曾出家为僧,后来游历四方,足迹遍布江南各地。他在游历过程中结识了许多...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古庙沿着小溪而建,长长的桥连接着河边的柳堤。 繁忙的世俗中人们无暇光顾这里,孤独的旅者在这里找到了栖息之地。 闲散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我的习性,山水之间的美好都成为我诗中的主题。 村子里有一位农夫,时常来和我谈论农耕之事。
去完善
释义
1. 野寺:位于田野间的寺庙。 2. 依:依靠,靠近。 3. 溪曲:弯曲的溪流。 4. 长桥:长距离的桥梁。 5. 接:连接。 6. 柳堤:由柳树构成的河岸。 7. 俗人:普通人。 8. 忙不入:指因繁忙而没有时间进入寺庙。 9. 孤客:孤独的旅行者。 10. 安栖:安定地休息。 11. 嬾散:懒散,懈怠。 12. 今成性:现在成了我的习惯。 13. 烟云:烟雾和云朵,此处指自然景观。 14. 尽入题:完全纳入诗歌的主题中。 15. 邻居:住在附近的人。 16. 农父:农民。 17. 时:时常。 18. 话:谈论。 19. 耕犁:耕种用的农具。
去完善
赏析
《溪寺书怀》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选择了一处僻静的野寺作为背景,将寺庙建在溪水弯曲处,巧妙地暗示了诗人的避世心态。连接寺庙与柳堤的长桥则象征着诗人与世俗之间的联系,他虽身处尘世,但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俗人忙不入,孤客自安栖”表现了诗人恬淡的生活态度和孤独的心境。他懒散度日,欣赏着烟云之景,以此为题进行创作。同时,与农民为邻,诗人时常与他们谈论农耕之事,这也反映出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尊重。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溪寺书怀》是宋朝诗人释文珦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溪边寺庙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文人墨客纷纷抒发自己的感慨,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释文珦作为一位僧人,他的诗作往往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通过描绘自然风光来表达自己对禅意的领悟。 在创作这首诗时,释文珦正值中年,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曾游历全国各地,见识过各种各样的风土人情。这段时间内,他一直在各地云游参禅,领略自然之美,体验人间百态。这种生活经历使他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哲理和禅意。 同时,这个时期的北宋社会,佛教文化非常兴盛,许多高僧大德在民间有着极高的声望。释文珦作为一位诗僧,他的诗作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他的作品不仅在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