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斗牛山登高

标题包含
斗牛山登高
佳节一消忧,携壶上斗牛。 乾坤有今日,江汉自东流。 乱后不多菊,看来无限秋。 凭高未能已,更为夕阳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陈杰"这个人物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不够明确,或者这个人并不是公众人物。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具体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节日一过就消除了忧愁,提着酒壶登上了高楼。 天地之间恰如今天一样美好,长江与汉江静静流向东方。 战乱之后菊花所剩无几,看起来好像无穷无尽的秋天。 登上高处还不能尽兴,又为了夕阳而驻足。
去完善
释义
1. 斗牛山:位于江苏宜兴境内的一座山。 2. 佳节:指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菊。 3. 消忧:消除忧愁,这里指通过登山来缓解内心的忧虑。 4. 携壶:携带酒壶,准备边登山边饮酒。 5. 乾坤:指天地、宇宙。 6. 江汉:长江和汉水,这里代指中国的大江大河。 7. 乱后:指战乱之后。 8. 菊花:重阳节的重要象征之一。 9. 无限秋:形容秋天的景色美丽而深远。 10. 凭高:站在高处。 11. 未能已:指无法控制自己继续登高的心情。 12. 夕阳:指即将落下的太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斗牛山登高”,诗人陈杰表达了在重阳佳节登上斗牛山的情景和心情。诗人以登高望远、江山景色为背景,倾诉了战乱后的景象和感慨。 首联点明了诗的意境:诗人选择在佳节中消除忧愁,携带一壶酒,登临斗牛山。这使我们感受到了诗人主动寻求解脱和享受生活的积极心态。 颔联“乾坤有今日,江汉自东流”通过描绘天地广阔和江水滔滔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永恒力量,也象征了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进程。同时也流露出时光易逝、时不我待的感叹。 颈联则描绘了战乱的破坏——菊花稀少,象征着丰收季节却并不丰饶。秋天的肃杀和战争的残酷相映成趣,引人深思。 尾联中的“未能已”是诗人主观上的不愿离去,表达了诗人因景观触动而流连忘返的心态;“夕阳留”则形象地刻画了诗人登高望远的画面,赋予诗画境的美感,寓情于景,余音绕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斗牛山登高》是元代诗人陈杰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元朝至元年间(1264年-1294年)。这个时期,蒙古帝国统治中国,成为元朝,而陈杰正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汉族文人。 在元朝初期,虽然蒙汉两族文化交融,但由于蒙古族对汉族的征服和压迫,许多汉族知识分子倍感失落。陈杰作为一位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无奈。一方面,他渴望功成名就,报效国家;另一方面,他却又无法摆脱现实中的困厄,陷入深深的失落和迷茫。这种情感在他登上斗牛山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此外,元朝时期,科举制度受到限制,许多汉族士子失去了进入官场的途径,这使得他们在精神上备受压抑。陈杰也是如此,他在科举道路上屡遭挫折,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尽管面临重重困难,陈杰依然坚守着儒家的道德理想,希望自己能够有所作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斗牛山登高》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一个复杂的时代,既有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也有个人命运的挣扎与追求。在这首诗中,陈杰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