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又有多少人曾经有幸聆听过如南薰曲般美好的盛世乐章呢?自古以来,人们只能在苍梧之地哀悼那逝去的辉煌。

去完善
释义
南薰曲:相传虞舜弹奏的琴曲,象征盛世太平;苍梧:地名,虞舜葬于此;翠华:皇帝仪仗中的绿色旗帜。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历史为镜鉴,反思国家兴衰的原因。首联点明主题,强调勤俭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颔联通过比喻手法指出物质享受并非衡量价值的标准,批判了当时社会追求奢华的风气。颈联借典故说明时机与实力同样重要,暗示当前局势不容乐观。尾联则寄托了诗人对往昔盛世的怀念及对现实困境的悲叹。整首诗结构严谨,寓意深远,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又展现了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李商隐身处藩镇割据、朝廷衰微的时代。他亲身经历了国家由盛转衰的动荡,目睹了统治阶层的奢靡与腐败,内心充满忧思。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以史为鉴,借古讽今,通过咏叹历史兴亡,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当权者的警示。此诗体现了李商隐深沉的家国情怀,也折射出他晚年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