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宫里的仙人吴质无法入睡,他靠在一棵桂花树旁,夜露从倾斜的角度飘落下来,打湿了寒冷的玉兔。

去完善
释义
吴质:月宫里的仙人;寒兔:指月中的玉兔。

去完善
赏析
《李凭箜篌引》是一首充满奇幻色彩的诗歌,通过对一场箜篌演奏的描述,展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以及它所带来的超凡脱俗的感受。上片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将读者引入一个由音乐构建的幻想世界。下片进一步扩展这个想象空间,借助于神话故事和自然景象,使整首诗达到了一种近乎梦幻的状态。全篇行文流畅,构思奇特,不仅展示了李贺卓越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815年前后,当时李贺年仅二十三岁。在这段时间里,李贺的生活并不如意,他的才华并未得到朝廷的赏识,反而因为父亲的名讳问题(“皋”与皇族中的“昭”同音)而受到了限制,无法参加科举考试,只能做一个小小的公务员。这使得他感到十分沮丧和无奈。
在李贺生活的时代,即唐朝中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而宫廷之中却充满了奢侈之风,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李贺在这首诗中以乐声隐喻朝政,表达了对现实的忧虑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