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一九二
披风兮崇丘,玩月兮方舟。
一身不羁兮太平时节,八纮无碍兮清白谁俦。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披着风衣登上高山,欣赏明月乘坐船头。
我身潇洒地活在太平盛世,四海无阻那清白之人谁能与我相比。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披风:即道袍,僧侣所穿的僧衣。
2. 崇丘:高大的山丘,此处指寺庙所在之处。
3. 玩月:欣赏月色,此处借指赏月、品诗。
4. 方舟:原意指两船相并的渡船,这里取其“并”的含义,比喻二人并肩而行。
5. 不羁:不受束缚,自由自在。
6. 太平时节:国家太平、社会安宁的时代。
7. 八纮:古代的八方国土,泛指天下各地。
8. 无碍:没有阻碍,自由无阻。
9. 清白谁俦:意指高尚的品质无人可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人在宁静的环境中披着风衣,欣赏着美丽的月色,乘舟游玩的画面。诗人通过“披风”“玩月”等词语展现出禅人的潇洒与自在。同时,诗中的“一身不羁兮太平时节”和“八纮无碍兮清白谁俦”两句则表达了禅人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以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向往。整首诗以其生动的画面感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一九二》是宋代诗人释正觉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宋朝时期,大约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间。
在这个时期,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是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佛教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诗人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表达了他对禅宗佛教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释正觉作为一位禅师,他在这一时期的生活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和曲折。他曾在寺院里修行,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寺院,过上了流浪的生活。这段生活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使他更加坚定了对禅宗佛教的信仰。
在诗人的时代背景下,宋朝的禅宗佛教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禅宗佛教强调的是个人的修行和顿悟,这与宋朝时期的知识分子追求内心平静和生活品质的精神需求相契合。因此,禅宗佛教在宋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了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首诗中,释正觉通过对禅人和化主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禅宗佛教的热爱和敬仰。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禅人的形象,以及他们如何通过修行和顿悟来实现人生的超越。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也反映了宋朝时期禅宗佛教的发展状况和社会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