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全父弟巫山峰韵
巫峰十二最高头,岚色烟光翠欲流。
举首半空不可到,依稀绛阙与琼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巫山之巅高耸入云,山岚烟雾笼罩下的翠绿仿佛流动。抬头仰望,半山腰已高不可攀,似乎还能看见那红色的宫殿和琼华仙楼。
去完善
释义
《和全父弟巫山峰韵》注释:
1. 巫峰:指巫山。位于今重庆市巫山县境内。这里用以代指作者的全父弟所在的地点。
2. 最高头:最高的山顶。
3. 岚色:山间的雾气。
4. 烟光:云雾笼罩下的景物。
5. 翠欲流:形容绿色浓重得如同要流淌下来一般。
6. 举首半空:抬头看向天空。
7. 不可到:无法到达。
8. 依稀:模糊不清的样子。
9. 绛阙:传说中天宫的门阙。
10. 琼楼:传说中仙人居住的楼宇。
去完善
赏析
《和全父弟巫山峰韵》是南宋诗人阳枋的一首描绘巫山美景的诗。诗中,作者以巫山十二峰的最高峰为起点,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翠绿的岚色烟光在诗人笔下仿佛要流淌出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通过夸张的描绘手法,表达了巫山的美景难以企及的高度,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于仙境的向往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语言生动形象,意境优美深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全父弟巫山峰韵》是宋代诗人阳枋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阳枋受到了他的父亲(全父)和他的兄弟(全弟)的邀请,一起游览了美丽的巫山,并在欣赏到壮观的山峰景色后,分别写下了各自的诗篇。
这个时期,阳枋的生活比较安定,他在担任官职的同时,也热衷于文学创作和学术交流。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个时期南宋朝廷的政治氛围较为稳定,这也为阳枋提供了较好的创作环境。
这个时代的相关背景知识是:南宋时期,中原地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特别是当时的文学创作,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如陆游、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阳枋作为这个时代的一员,受到了这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