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论佛骨表

标题包含
论佛骨表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痘痘你
去完善

译文
我是您的语文辅导老师,下面是我对这段古文的优雅现代白话文的翻译: 大臣某某说:“佛祖原本来自外邦,从后汉时期传入中土,我们的古代先祖并未信仰佛教。远古的黄帝在位百年,享年110岁;少昊在位80年,享年100岁;颛顼在位79年,享年98岁;帝喾在位70年,享年150岁;帝尧在位98年,享年118岁;帝舜和夏禹,寿命都是100岁。这些时期国泰民安,人民生活安定,健康长寿。不过那时还没有佛教信仰。之后殷商帝王如殷汤寿命也是100岁,他的孙子太戊在位75年,武丁在位59年。尽管没有明确记载他们的寿命,但可以推算他们也都超过了百岁。周文王活了97岁,武王活了93岁,穆王在位100年。可见这些时期佛教尚未传入我国,大家并非因为信奉佛教才能长寿安宁。” 汉朝明帝时期,佛教开始传入,明帝在位仅18年。后来国家动荡,国运短暂。到了宋朝、齐朝、梁朝、陈朝以及北魏等时代,虽然佛教信仰逐渐盛行,但王朝存续时间更短。只有梁武帝在位48年,他先后三次出家为僧,并废除了宗庙祭祀的牲畜,每天只吃蔬菜水果。最后却遭到侯景逼迫,死在台城,国家也随之灭亡。追求福报信仰佛教,反而招来了祸端。由此可见,不应过分迷信佛教。 唐朝高祖李渊在篡夺隋朝皇位时,曾计划废止佛教。但由于当时的臣子才智见识有限,无法深入理解古代先贤的智慧与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也没有能够向圣明的君主进谏拯救这个弊端,所以此事被搁置下来,我一直对此深感遗憾。如今有幸遇到英明的皇上,您的睿智、勇敢堪称数千年来第一人。在您登基之初,就禁止剃度百姓为僧尼或道士,也不允许新建寺庙道观。我始终认为高祖的愿望一定会由您来实现,即使现在还不能立即实行,也不能让这种趋势肆意发展。
痘痘你
去完善
释义
《论佛骨表》注释如下: 1. 夷狄:古代对周边少数民族的贬称。 2.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舜、禹:均为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帝王。 3. 寿考:长寿。 4. 殷汤:指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 5. 周文王、武王:分别指西周的创建者周文王姬昌和周武王姬发。 6. 汉明帝:东汉第二任皇帝刘庄,开创了“明章之治”。 7. 宋、齐、梁、陈:南朝四个朝代。 8. 元魏:北魏。 9. 梁武帝: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开国皇帝萧衍。 10. 侯景:南朝梁将领,后攻破健康,使梁朝灭亡。 11. 高祖:指唐朝开国皇帝李渊。 12. 隋禅:指隋朝禅让给唐朝。 13. 睿圣文武皇帝:唐宪宗的尊号。
痘痘你
去完善
赏析
《论佛骨表》一文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韩愈对于佛教的深刻批评和理性态度。他通过列举历史事实,证实佛教并非长寿秘诀,而是与朝代短命息息相关。汉代明帝引入佛教,却带来社会混乱、王朝更迭等严重后果。韩愈强调,除了梁武帝因信奉佛教而遭遇悲惨结局外,其余信佛的朝代皆寿命短暂。在此,他以丰富的史料、严密的逻辑向世人揭示了“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的道理。 韩愈在文章最后阐述自己对于当前朝廷的看法,认为新继位的皇帝具有圣明的品质,应当遵循前朝皇帝禁止出家、创建寺庙的政策。尽管当时并未立即实施,但韩愈坚信这一理念终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得以实现。 总体而言,这篇文章凸显了韩愈对儒家正统观念的坚守,同时也表明了他对历史的独到见解和严谨的态度。他的文字犀利有力,令人信服,对于研究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痘痘你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论佛骨表》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韩愈于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所创作的一篇骈文。此时,唐德宗李适在位,国家局势相对稳定,但佛教在唐朝的普及和盛行已引起韩愈等士大夫阶层的忧虑。 韩愈在年轻时曾饱读诗书,儒家学说的熏陶使他形成了严谨的道德观念和爱国爱民的思想。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虽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直至贞元八年(792年),韩愈才登进士第。虽然后来历任官职,但他对于儒学的推崇和对佛道的批判一直贯彻始终。 在《论佛骨表》中,韩愈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崇信佛教的不满。他认为佛教信仰使人们忽视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违背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他提倡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道教治国理念,呼吁国家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恢复国家的繁荣昌盛。
痘痘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