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姚伯遇
从事惭非才,日觉有不如。
丐闲得祠馆,回首谢荣途。
古来陋巷人,饮水乐有余。
利势与名节,二者常难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从事:任职的官员或官吏。
惭:羞愧,谦辞。
日觉:逐渐意识到。
丐闲:请求辞去官职而隐居。
祠馆:纪念某人的祠堂或纪念馆。
回首:回顾过去,表示告别。
谢:婉言拒绝。
荣途:仕宦之路,追求荣华富贵的人生道路。
古来:自古以来。
陋巷:狭窄破旧的巷子,代指贫困的生活条件。
饮水:以水为食,形容生活简单艰苦。
乐有余:乐趣无穷,非常快乐。
利势:功利势力,指追求权力和财富的人。
名节:名誉气节,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去完善
赏析
《次韵姚伯遇》是宋朝诗人许景衡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惭愧,认为自己在官场中日益显得不如他人。诗人以乞求得到空闲的职位作为自己逃避荣华富贵的退路。他借古之贤人的典故,表达自己的追求:“饮水乐有余”,即淡薄名利,保持高尚的名节。最后诗人指出,追求名利和名声这两者往往是难以兼得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姚伯遇》是北宋著名文人许景衡的一首和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075年左右,正值北宋中期,当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
在这期间,许景衡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任地方官吏,参与政事,对民间疾苦有深入了解。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因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这使得他在诗歌中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民生问题的忧虑。
在同一时期,北宋社会正处于繁荣与动荡的交织期。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和商业化的进程,形成了许多新兴的城市和文化中心;另一方面,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边境冲突等问题频发。这些时代背景使许景衡在诗歌中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尊严的捍卫。
在这首诗《次韵姚伯遇》中,许景衡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他用诗意的方式传达了深远的主题,展现了其作为一个文人的责任担当。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