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文: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译文:两边的船只各自远离,波浪的痕迹相互交汇也难以辨认。
原文: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译文:只有海鸥和白鹭不受束缚,自由地向北飞向南飞。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淮河:长江与黄河之间的主要河流之一,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省。
2. 杨万里:南宋诗人,以“诚斋体”著称,有《诚斋集》传世。
3. 四绝句: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中的第三首,描绘了淮河流域的风景。
4. 舟船:指船只。
5. 背驰:背离而驰,此处指船只向不同方向行驶。
6. 波痕:水面上的波浪痕迹。
7. 交涉:相互影响。
8. 难为:难以应对。
9. 鸥鹭:水鸟,即鸥和鹭。
10. 无拘管:不受束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淮河两岸舟船繁忙、相互背驰的景象,波痕交汇显得困难重重。然而在这样的景象中,只有海鸥和白鹭不受拘束,自由自在地在南北之间飞翔。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自由,也暗示出人生中有时需要跳出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同时,这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公元1194年创作的一首古诗。此时正值南宋时期,中原战乱未息,民生多艰。杨万里在这一年担任江西提举常平官,负责督管粮运,他在赴任途中看到了淮河流域人民的困苦生活,深感忧虑,因此写下了这组诗。
在这首诗中,杨万里描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如“船到江州止,江州水拍天”两句,展现了战乱的流离失所和江河泛滥的惨状。这种景象使诗人深深地感受到了时代的沧桑变化和人民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在南宋战乱时期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现实。杨万里通过描绘淮河流域人民的苦难生活,传达了他对国家治理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