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樵
何山老翁鬓垂雪,担负樵苏清晓发。
城门在望来路长,樵重身羸如跛鼈。
皮枯亦复汗淋沥,步强遥闻气呜咽。
同行壮俊常后追,体倦心烦未容歇。
街东少年殊傲岸,和袖高扉厉声唤。
低眉索价退听言,移刻才蒙酬与半。
纳樵收直不敢缓,病妇倚门待朝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何山:某座山,此指代具体某个地方的山。
2. 老翁:年老的男子。
3. 鬓垂雪:形容头发花白。
4. 担负:背着,扛着。
5. 樵苏:打柴,这里指砍柴。
6. 清晓发:清晨出发。
7. 城门:城市的大门,此处指靠近城市的某个地点。
8. 来路长:距离目的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9. 跛鼈:形容行走困难的样子,如同跛脚的甲鱼。
10. 皮枯:皮肤干燥。
11. 汗淋沥:汗水湿透衣服。
12. 步强:虽然步伐艰难但仍坚持前行。
13. 傲岸:傲慢自大。
14. 和袖:整理衣袖,准备付钱。
15. 高扉:高大的门。
16. 厉声唤:大声呼叫。
17. 低眉:低下头。
18. 索价:索要价格。
19. 退听言:让步听从对方的话。
20. 移刻:过了一段时间。
21. 才蒙:勉强得到。
22. 酬与半:只得到一半的价格。
23. 纳樵收直:收纳柴火换取钱。
24. 不敢缓:不能耽误时间。
25. 病妇:生病的妇女。
26. 倚门:依靠在门上。
27. 待朝爨:等待做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老樵》描绘了辛勤的老翁砍柴卖柴的情景。“何山老翁鬓垂雪”一句形容老翁年纪已高,头发花白。他清晨便出发,“担负樵苏清晓发”,背负重重的柴火走在长长的路上,因为柴重和年老体衰,走路像跛脚的鳖一样蹒跚。他的皮肤干枯,却依然汗流不止,尽管疲惫不堪,但依旧坚持前行。同行的年轻人总是跟在他后面,他们可能体力更强,但仍无法让他停下休息。
当来到城市,“街东少年殊傲岸”,他们的态度傲慢无礼。老翁谦卑地请求买柴的人出个公道的价格,而卖柴所得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病妇倚门待朝爨”,家里的病人倚靠在门口,等待他用这微薄的收获去生火做饭。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更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冷漠。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老樵》是北宋诗人吕南公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0年至1127年的北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期,诗歌艺术发展迅速。吕南公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社会风貌。
在创作这首古诗时,吕南公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在科举考试中屡次不第,使得他不得不在农村过着艰苦的生活。然而,这段生活经历反而让他更深入地了解了民间的疾苦,也激发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
与此同时,北宋时期的社会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一方面,由于土地的过度开发,导致了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越来越严重,使得农民的生活更加困苦。这些社会问题都成为了吕南公创作《老樵》的背景。
在这首诗中,吕南公用“老樵”的形象来象征那些在艰苦环境中依然顽强生存的人们。通过对老樵辛勤劳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深深同情和对腐朽官僚的愤怒。同时,这首诗也反映出北宋时期知识分子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命运的崇高精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