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插秧歌

标题包含
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绍...查看更多
庄生舞蝶
去完善

译文
农夫们正在播种,父亲抛洒种子,母亲负责接住,孩子们也在帮忙。戴着竹笠像是头盔,披着蓑衣如同战甲。雨水从头顶一直淋到肩膀。大家吃完早饭稍作休息,然后继续劳作。虽然田间忙碌但大家都很有干劲,确保秧苗扎根和土地耕作完成。照看田里的鹅和鸭子,保证它们茁壮成长。
庄生舞蝶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插秧歌:即指插秧时的歌曲。 2.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 3. 田夫抛秧田妇接:田夫指农民,田妇指农妇。这句描述农民夫妇一起劳作的场景。 4. 小儿拔秧大儿插:描述一家子共同劳动的场景。 5. 笠是兜鍪蓑是甲:兜鍪是指头盔,这句形容戴斗笠如同戴着头盔,披着蓑衣如同披着甲衣,形象地描绘了农民的装束。 6. 雨从头上湿到胛:胛指的是肩膀,这句表示雨水从头上一直湿到肩膀。 7. 唤渠朝餐歇半霎:唤渠意为呼唤他,这里指的是叫农民休息一下。朝餐指早餐。歇半霎意为稍微休息一下。 8. 低头折腰只不答:形容农民虽然劳累但依然坚持劳作的精神风貌。 9. 秧根未牢莳未匝:秧根指秧苗的根部,莳为种植的意思,匝为周遍、全面的意思。这句意味着秧苗的根部尚未稳定,种植的还不够全面。 10. 照管鹅儿与雏鸭:意思是要留意照看刚出生的小鹅和小鸭,以确保它们的安全。
庄生舞蝶
去完善
赏析
《插秧歌》是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图景,通过对人物、物品和场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农耕劳动中的艰辛和快乐。诗句简洁明了,富含生活情趣。 首联写家庭集体劳作的场景,展示了农忙时节的紧张氛围。“田夫抛秧”形象生动,呈现出农民弯腰劳动的姿态;而“田妇接”则展现其默契配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 颔联通过对农民装扮的描述,表现了他们淳朴坚韧的品质。蓑衣在雨中变得潮湿,彰显了农民的勤劳品质。同时,这也揭示了农耕劳作中栉风沐雨的艰苦环境。 颈联描述了农人们在短暂的休息时间用餐的情景,强调了农民辛勤劳动的精神风貌。虽然农民们在田间劳作,但他们并不失风趣幽默,这种轻松的氛围使得诗歌充满生机活力。 尾联提醒人们注意管理好田地里的作物,照看家畜。这里的“秧根未牢”表明秧苗尚需培育,象征着农人在田间所付出的心血。通过这最后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农民和农村生活的深深关怀。 整体来看,这首《插秧歌》充满了生活气息,展现了农耕劳作中的辛苦和快乐。诗人运用质朴的语言,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浓厚的乡村风情。
庄生舞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插秧歌》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0年至1206年之间,正值宋朝南渡之后的历史时期,当时国家内外交困,战乱不断。 在人生际遇方面,杨万里年轻时曾担任地方官吏,后来受到朝廷的赏识,成为皇帝的近臣。然而,他在朝廷中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击,最后被迫辞官回乡。这段经历使得他对民间疾苦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为他创作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的南宋正处于金兵侵扰、民族矛盾激化的时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杨万里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庄生舞蝶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