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行田 其一

标题包含
行田 其一
屋头乌桕午阴密,牛与牧童相对眠。 不是官中催税急,十年前已学耕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岳(1232年-1302年),字巨山,号秋崖,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浙江淳安,祖籍安徽桐城。 方岳年轻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直到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才中进士...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屋内乌桕树影浓密,阳光从树叶间隙洒下;悠闲的水牛和牧童互相依靠,都在安静地休息。如果不是官府催税过于紧迫,大家十年之前就已经学会耕种了。
去完善
释义
《行田 其一》:本诗名为《行田 其一》,作者为南宋诗人方岳。"行田"在此处意为巡视农田,表达诗人关心农事的心情。 1. 屋头乌桕午阴密:其中,“屋头”指房屋附近,“乌桕”是一种常绿乔木,树冠广展,可以遮阴乘凉;“午阴”是中午时分树木投下的阴影;“密”表示阴影浓密。这句话描绘了中午时分,在房屋附近的乌桕树下,阴凉舒适的景象。 2. 牛与牧童相对眠:此句中,“牛”指的是水牛或者黄牛等耕牛,“牧童”是指放牧牛群的儿童。这句诗句以牛的安静和牧童的安然入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3. 不是官中催税急:这句话中,“官中”指的是官府,“催税”是指催促缴纳赋税。“急”表明催税的力度大、紧迫。这句话表达了官府对农民征收赋税的压力之大,并影响了农民的生计。 4. 十年前已学耕田:这句诗意味着因为税负繁重,许多农民不得不放弃学业去务农,这是当时社会劳动力的写照。
去完善
赏析
《行田 其一》是南宋诗人方岳的一首描绘农耕生活的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乡村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农民辛勤耕耘、朴实生活的画面。 首句“屋头乌桕午阴密”,描述了农村夏日中午的情景:阳光透过树叶,投射在农家的屋顶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这种宁静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 接下来的“牛与牧童相对眠”一句,刻画了乡村田园中典型的场景:牧童在树荫下悠闲地照看水牛,彼此都能感受到对方的存在,却又互不打扰,各自享受着这宁静的时刻。这里的“相对眠”不仅写出了人与牛的和谐共处,也表现了牧童的淳朴与宁静的心境。 紧接着的“不是官中催税急”,揭示出当时农村的一个社会现象:税收繁重,给农民带来巨大的压力。这句话虽然看似轻描淡写,却揭示了沉重的现实问题。 最后一句“十年前已学耕田”,则强调了农民对于耕种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们仍然坚持不懈地耕耘着土地,维持生计。这一句既是对农民勤劳精神的赞美,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身影,以及他们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诗歌还透露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行田 其一》是南宋诗人方岳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45年,即南宋理宗时期。此时,距离靖康之变已过去百年,宋朝疆域缩小,战乱频仍,民生疾苦。诗人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方岳正担任广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一职。他在任期间,体察民间疾苦,关心民生问题,积极推行农业政策,试图改善百姓生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努力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在南宋理宗时期,政治腐败,官僚奢靡,民族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这些时代背景为方岳的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行田 其一》中,他通过对田野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