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鱼
小市春晴鱼上来,桃花休数鳜鱼肥。
江湖不见玄真子,蓑笠风前事事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小城市的春天,阳光照耀着市场,鱼儿在水中游动;桃花盛开之时,鳜鱼也长得格外肥美。然而现在的江湖已经难以见到像玄真子那样的隐者了,他们戴着蓑衣斗笠,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种情景已经变得越来越稀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韩淲:南宋诗人。
2. 小市:指民间集市。
3. 春晴:春天的晴天。
4. 鱼上:鱼在水中游动。
5. 桃花:一种植物名称,此处可以理解为借代春天的景象。
6. 休数:不要说。
7. 鳜鱼:一种淡水鱼。
8. 肥:肉质肥厚。
9. 江湖:江河湖海的总称。
10. 玄真子:唐代著名隐士张志和的号。
11. 蓑笠:用草编织的防雨用具。
12. 风前:在风中。
13. 事事稀:事物稀少。
去完善
赏析
《桃花鱼》一诗以春日集市为背景,描述了诗人所见所感的自然景致。首先,诗人用“小市春晴鱼上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市井渔猎图,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接下来,诗人通过“桃花休数鳜鱼肥”表达了他对桃花盛开时节的鳜鱼的赞美之情。诗中的“休数”一词暗示了诗人并不局限于某种特定的美好事物,而是欣赏广泛的自然美景。
接着,诗人借“江湖不见玄真子,蓑笠风前事事稀”传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弃。其中,“玄真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字,他以《渔歌子》五首传世,描绘了自己在江湖上的垂钓生活。诗人用这一典故表达了渴望摆脱世俗烦恼,过上恬静自然的生活的愿望。而“蓑笠风前事事稀”则描绘出了一幅渔夫身披蓑笠,独立风前的画面,凸显了诗人所向往的田园生活之宁静与高远。
总的来说,《桃花鱼》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市集的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桃花鱼》是南宋诗人韩淲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年)。在这段时间里,韩淲正身处朝廷,担任监察御史一职。他亲眼目睹了南宋政治的腐朽和民生疾苦,深感忧虑。
在《桃花鱼》这一时期,韩淲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在官场中因坚持原则而受到排挤,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信念。同时,他也关注民间生活,对百姓的苦难感同身受。这种人生经历使他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人生道路,也使得他的词作充满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的文学创作正处于一个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文人墨客们追求个性解放,提倡诗词创作的自由和创新。在这种氛围下,韩淲的词作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空间。他的《桃花鱼》一词正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