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观潮阁

标题包含
题观潮阁
俯拾沧溟大,衡陈苍莽多。 闽山飞鸟没,吴会一帆过。 消长看沙尾,行藏问钓蓑。 登临有如此,人物付谁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傅良(1137年-1203年),字君举,号止斋,浙江温州瑞安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教育家,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陈傅良出身书香世家,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师从郑伯熊、吕祖谦等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俯瞰大海波涛汹涌,江山景色辽阔壮观。 福建省的山峦飞鸟隐没,江浙一带的风帆飘荡而过。 河岸边的沙丘随着潮水起起伏伏,渔民们的捕鱼生活丰富多彩。 在这壮丽景色的陶冶下,谁能成为人物呢?
去完善
释义
1. 题:指写文章的题目或诗的标题。 2. 观潮阁:诗人观赏潮水的楼阁。 3. 俯拾:低头捡拾。形容观赏角度低。 4. 沧溟:大海。这里指钱塘江入海口。 5. 衡陈:描述排列陈列的状态。 6. 苍莽:形容草树茂密的样子。 7. 闽山:指福建一带的山脉。 8. 吴会:泛指江苏、浙江等地。 9. 沙尾:沙滩的边缘。 10. 行藏:出仕和退隐。 11. 登临:登山临水,即登高望远。 12. 人物:指杰出的人物。 13. 付谁何:询问究竟是谁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俯拾沧溟大”起笔,意即面对浩渺的海洋,所见之景极为壮观。接下来的“衡陈苍莽多”则是描绘了海岸线上草木繁茂、荒草萋萋的景象。两句合起来,构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海滨画卷。 诗人通过“闽山飞鸟没,吴会一帆过”两句展示了更为广阔的视野。一只鸟儿飞向远处的闽山渐渐消失在天际,一艘帆船正在从视线中驶过,画面生动地展现了大海的辽阔和人类的渺小。 “消长看沙尾,行藏问钓蓑。”这是诗人对自然景象的一种感悟,表示在沧海桑田的变化中,只能看到沙滩上沙子被海浪推来推去,一切事物的起起伏伏都是自然规律,人的生老病死也是无法逃脱的规律。 最后的“登临有如此,人物付谁何。”则表达出诗人在这种浩瀚景象面前的沉思:人的生命如同朝露,世事如梦,一切都是浮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观潮阁》是南宋诗人陈傅良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 在这一年里,陈傅良经历了人生中的重大转折。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朝廷的一名官员。然而,他的官宦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当时,南宋朝廷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陈傅良深感忧虑,但他又无力改变现状。于是,他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诗歌创作,以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代,宋朝的统治者为了防御北方的金国入侵,实行了“守内虚外”的政策,大力加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军事防御。观潮阁作为南宋时期的一处军事设施,见证了这一时期的战争与和平。陈傅良在游览观潮阁时,或许联想到了国家的兴衰、百姓的苦难,从而激发了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寓意深远的诗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