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丰城舟中

标题包含
丰城舟中
踏遍江湖路几千,买舟因得憩江天。 不嫌烟水牵离恨,要狎沙鸥伴醉眠。 南浦春深波涨岸,长芦风寝浪平川。 生涯喜近长年老,夜半挐音月满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廖行之(1051年-1128年),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出生于江西崇仁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 廖行之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放弃科举之路,...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走过江湖数千里的旅程,我驾船来到江天的休憩之地。 我不介意这烟波浩渺中的离愁别绪,只想和那些活泼可爱的沙鸥为伴,在醉意中沉沉睡去。 春水满溢的南浦春潮涌动,长长的芦花在风中轻轻摇曳,波浪轻轻拍打着河岸,像在唱着一首静谧的歌。 我喜欢这种靠近宁静的生活,晚上,当我听到船舷下轻柔的水声时,月光已经洒满了整条小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丰城:即今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是中国古代文化名城,以生产剑器著称。 2. 廖行之:南宋诗人,字天民,号省身。 3. 江湖路几千:指诗人历经千山万水。 4. 买舟因得憩江天:指诗人购买船只以便在江天边休息。 5. 不嫌烟水牵离恨:指诗人不嫌弃烟波浩渺的水面,这反而让他的离别愁绪更加浓烈。 6. 要狎沙鸥伴醉眠:指诗人要与沙鸥为伴,共享醉眠的乐趣。 7. 南浦春深波涨岸:指春天时南浦的江水上涨,岸边波涛汹涌。 8. 长芦风寝浪平川:指长芦地区风力减弱,水面波浪平静。 9. 生涯喜近长年老:指诗人喜欢过接近自然的生活,与长寿老人一样。 10. 夜半挐音月满船:指夜晚时,诗人听到船桨划水的声音,月光洒满了整条船。
去完善
赏析
《丰城舟中》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漂泊江湖后的归隐之心。首联“踏遍江湖路几千,买舟因得憩江天”,表现了诗人经历了漫长的江湖岁月,终于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停泊在宁静的江天之中。颔联“不嫌烟水牵离恨,要狎沙鸥伴醉眠”,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亲近之情,他希望与沙鸥为伴,在醉意中度过人生的闲暇时光。颈联“南浦春深波涨岸,长芦风寝浪平川”,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居住环境,波光粼粼的水面、平静的河川,都为诗人营造了一个宁静祥和的氛围。尾联“生涯喜近长年老,夜半挐音月满船”,则体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他乐于在这种宁静的生活中慢慢变老,而夜晚的月亮和船上的歌声则为他的生活增添了几分诗意。整首诗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豁达心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丰城舟中》是南宋诗人廖行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末期,正值宋金战争时期。廖行之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年轻时曾担任地方官吏,后因战乱辞去职务,回到家乡丰城隐居。在这个特殊时期,廖行之的人生际遇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仕途中退居故里,生活更加接近民间百姓。 当时的时代背景复杂严峻,宋金战争持续不断,国家山河破碎,民生疾苦重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廖行之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同情心,用诗歌记录下了民众的苦难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这首《丰城舟中》描绘了战乱时期江河飘摇、舟楫纷争的景象,反映了普通民众在战火中的艰辛生活以及对和平的期盼。 同时,廖行之在诗中还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历史使命感,他以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通过诗歌传达出对民族前途的关心和责任。这种崇高的家国情怀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