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情
谁分万类二仪间,禀性高卑各自然。
野鹤不栖葱蒨树,流莺长喜艳阳天。
李斯溷鼠心应动,庄叟泥龟意已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谁能区分万种事物之间的差异?各自的性格和地位是天生自然的。
野鹤并不喜欢繁茂的树木,而自由的莺鸟却独爱阳光普照的日子。
当年的李斯看到厕中鼠与粮仓鼠的区别时心中必有所触动,而庄周在梦中化为蝴蝶时或许已经坚定了人生的信念。
去完善
释义
1. 二仪:指天地或阴阳。这里的“分”指的是区分类别。整句意思是,在天地之间,万物被分成不同的类别。
2. 禀性:天赋的性情。高卑:高低,这里比喻品质的高低。各自然:各自按照其天性发展。这句是说,各种生物由于天赋的性情不同,有的地位高,有的地位低,但都按照自己的天性发展。
3. 野鹤:野外生活的仙鹤,通常用来象征孤高、清洁的品质。葱蒨:形容草木青翠茂盛。这句的意思是,仙鹤不愿栖息在茂密的树林中。
4. 流莺:飞来飞去的黄莺鸟。长喜:经常喜欢。艳阳天:阳光灿烂的日子。这句是说,黄莺鸟喜欢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欢唱。
5. 李斯溷鼠:典出《史记·李斯列传》。李斯是秦国丞相,他曾在厕所发现一只老鼠瘦小不堪,而在粮仓发现的老鼠却肥硕安逸。这个故事喻示人们生活环境对品性的影响。这句的意思是,李斯看到厕所中的老鼠时心有所动,意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
6. 庄叟泥龟:语出《庄子·外物》。庄叟梦见自己变成乌龟,寓意超脱尘世,保持本真。这句的意思是,庄叟面对梦中变为乌龟的自己,心意更加坚定。
去完善
赏析
《物情》是唐代诗人李咸用的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物喻人,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探讨了事物的天性、适应环境和坚持自我的道理。
首联“谁分万类二仪间,禀性高卑各自然”,点明万物皆有其天生的秉性,这种秉性或高或低,各自存在于天地之间。这里的“万类”泛指所有的生物种类,而“二仪”则代表天地,强调万物在天地间的多样性。
颔联“野鹤不栖葱蒨树,流莺长喜艳阳天”,描述了野鹤和流莺这两种生物的习性特点。野鹤喜欢生活在远离喧嚣的野外,不会栖息在繁茂的树木上;而流莺则喜欢阳光明媚的天气,它们的歌声总是给艳阳天增添几分活力。这两句诗通过对野鹤和流莺的描绘,表达了万物顺应天性、适应环境的道理。
颈联“李斯溷鼠心应动,庄叟泥龟意已坚”,引用了两个典故。李斯作为秦朝的名臣,曾遇到过厕中老鼠与粮仓老鼠的故事,这使他认识到所处的环境对人的影响。庄叟即庄子,他曾讲过一个泥龟不愿被供奉庙堂的故事,表达了对自我价值的坚守。这两句诗通过对李斯和庄子的思考,揭示了人类在面对环境变化时,要保持内心坚定,坚持自己的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物情》是唐朝诗人李咸用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超脱世俗纷扰、享受自然宁静的人生态度。
首先,我们来看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物情》具体创作年代已无从考证,但从其诗歌风格和所表达的情感来看,这首诗应该是在唐中期或者后期创作的。此时,大唐盛世已经过去,社会开始走向衰落,许多文人墨客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李咸用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本人也是历经坎坷。他在科举考试中多次失败,这使他深感世态炎凉,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深刻的认识。然而,他并没有被困境打倒,反而更加坚定地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真谛。这些人生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
最后,我们来关注一下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在唐朝中后期,社会矛盾逐渐激化,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背景下,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关注社会问题,探讨人生哲理。李咸用的《物情》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思考,揭示了生活的真相,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