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标题包含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
仲夏日中时,草木看欲燋。田家惜工力,把锄来东皋。 顾望浮云阴,往往误伤苗。归来悲困极,兄嫂共相譊。 无钱可沽酒,何以解劬劳。夜深星汉明,庭宇虚寥寥。 高柳三五株,可以独逍遥。 北山种松柏,南山种蒺藜。出入虽同趣,所向各有宜。 孔丘贵仁义,老氏好无为。我心若虚空,此道将安施。 暂过伊阙间,晼晚三伏时。高阁入云中,芙蓉满清池。 要自非我室,还望南山陲。 野老本贫贱,冒暑锄瓜田。一畦未及终,树下高枕眠。 荷蓧者谁子,皤皤来息肩。不复问乡墟,相见但依然。 腹中无一物,高话羲皇年。落日临层隅,逍遥望晴川。 使妇提蚕筐,呼儿榜渔船。悠悠泛绿水,去摘浦中莲。 莲花艳且美,使我不能还。 浮云在虚空,随风复卷舒。我心方处顺,动作何忧虞。 但言婴世网,不复得闲居。迢递别东国,超遥来西都。 见人乃恭敬,曾不问贤愚。虽若不能言,中心亦难诬。 故乡满亲戚,道远情日疏。偶欲陈此意,复无南飞凫。 草木花叶生,相与命为春。当非草木意,信是故时人。 静念恻群物,何由知至真。狂歌问夫子,夫子莫能陈。 凤凰飞且鸣,容裔下天津。清净无言语,兹焉庶可亲。 黄河流向东,弱水流向西。趋舍各有异,造化安能齐。 妾本邯郸女,生长在丛台。既闻容见宠,复想玄为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储光羲(约707-约760年),字储光羲,号瀛洲野客,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市)人。他是唐代著名诗人,与孟浩然、王维等人齐名,被誉为“王孟韦柳”之一。 储光羲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唐...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炎炎夏日正中央,草木快枯黄。农民珍惜力气,拿起锄头走向田野。 抬头看那乌云密布,常常误伤禾苗。回家疲惫至极,嫂子一起埋怨。 没钱买酒消愁,如何排解苦劳。深夜星辰闪耀,院落寂静空旷。 柳树三五棵,独自享清凉。北山种植松柏,南山播种蒺藜。目标虽然一致,选择各有所宜。 孔子崇尚仁义,老子主张无为。我心如虚空,大道如何安放。 匆匆走过伊阙,正值暮夏三伏天。高楼入云,芙蓉铺满池塘。 若非我的居所,还可仰望南山。年老农民贫穷劳累,顶着酷暑在瓜田劳作。 没有耕完一片地,树下躺着睡觉。田间来的长者是谁?白头翁前来歇脚。 不再打听家乡事,相见依然亲切。心中无一物,谈论远古年代。 太阳落山照角落,悠然观照河流。妇人提着蚕筐,孩子撑着渔船。 悠然漂浮绿水,采摘水边荷花。荷花美丽动人,让我不愿归返。 浮云在天空浮动,随风翻滚。我心正处顺畅,行动无需担忧。 只是陷入世俗之网,不再有闲暇日子。告别东方国度,来到西方城市。 对人恭敬有加,不论贤愚。即使无法言说,内心也不虚伪。 故乡亲戚众多,路途遥远感情渐疏。偶尔想诉说我心,却无飞往南方的鸟。 草木花开叶落,共同命名春天。并非草木本意,确是那时的人们。 静心思考众生之苦,如何才能洞悉真相。狂放歌唱向先生请教,先生也无法解答。 凤凰翱翔鸣叫,翩翩降落天津。清静无言,或许接近真理。 黄河流向东方,弱水流向西方。追求各有差异,造化怎能平衡。 我本是邯郸女子,生长在丛台。听闻美貌受宠爱,还想嫁给玄嚣。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仲夏日中时,草木看欲燋:仲夏,指夏季的第二个月。燋,枯焦。 2. 顾望浮云阴,往往误伤苗:顾望,回头看。浮云阴,比喻事情不顺利。苗,庄稼。 3. 无钱可沽酒,何以解劬劳:无钱,没有钱财。沽酒,买酒。劬劳,劳累。 4. 高柳三五株,可以独逍遥:高柳,高高的柳树。逍遥,自由自在。 5. 孔丘贵仁义,老氏好无为:孔丘,孔子。老氏,老子。仁义,儒家提倡的一种道德观念。无为,道家主张的一种处世态度。 6. 暂过伊阙间,晼晚三伏时:伊阙,河南省洛阳市的一个地名。晼晚,日落的时候。三伏,夏天最热的一段时间。 7. 要自非我室,还望南山陲:要自,要不就是。非我室,不是我的家。南山陲,南面的山脚。 8. 野老本贫贱,冒暑锄瓜田:野老,农村的老百姓。冒暑,冒着炎热的天气。 9. 荷蓧者谁子,皤皤来息肩:荷蓧,扛着锄头。谁子,谁家的孩子。皤皤,头发花白的样子。 10. 腹中无一物,高话羲皇年:腹中无一物,肚子里没有东西。高话,大声谈论。羲皇年,指远古时代。 11. 但言婴世网,不复得闲居:婴世网,被世俗的琐事纠缠。 12. 草木花叶生,相与命为春:相与,一起。命为春,认为这是春天。 13. 狂歌问夫子,夫子莫能陈:狂歌,狂放地唱歌。问夫子,向老师请教。 14. 妾本邯郸女,生长在丛台:邯郸,河北邯郸市。丛台,古代赵国的离宫,位于邯郸市。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组反映农村劳动和田园生活的诗篇,作者以简练、质朴的文字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同时展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诗中,储光羲巧妙地运用了陶渊明式的田园诗歌手法,展现了乡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仲夏日中时,草木看欲燋。田家惜工力,把锄来东皋。" 诗人以农村的夏天为背景,形象地描述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耕种的场景,流露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劳动的尊重。 "孔丘贵仁义,老氏好无为。我心若虚空,此道将安施。" 通过对比儒家崇尚仁义的教义和道家主张无为而治的理念,诗人表达了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思考。 "浮云在虚空,随风复卷舒。我心方处顺,动作何忧虞。" 诗人借助浮云的意象,传达了自己顺应自然、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同时也表现出对宁静致远的向往。 "凤凰飞且鸣,容裔下天津。清净无言语,兹焉庶可亲。" 最后一首诗则以凤凰的形象象征美好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人间至善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储光羲的《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这组诗创作于唐代天宝年间,即公元742年至756年。这个时期正值唐朝的鼎盛时期,但与此同时,社会矛盾也在逐渐积累。储光羲是一位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诗人,他关注民生疾苦,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在这段时间里,储光羲因为自己的正直和才华受到了朝廷的重视,但他的理想主义也让他在面对现实时感到困惑和无奈。 在这个背景下,储光羲写下了这组《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在诗中,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展现了人间百态,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丑恶现象的讽刺。这组诗既是对时代的记录,也是对人生的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