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夏日登慈恩寺

标题包含
夏日登慈恩寺
金界时来一访僧,天香飘翠琐窗凝。 碧池静照寒松影,清昼深悬古殿灯。 晚景风蝉催节候,高空云鸟度轩层。 尘机消尽话玄理,暮磬出林疎韵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沧,字蕴灵,号莲峰居士,唐朝末年著名诗人。他的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850年至900年间。 刘沧的生平事迹记载较少,但据《全唐诗》收录其诗作来看,他曾在唐末参加过科举考试,但未及第。后来,他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适时造访寺庙,空气中弥漫着令人陶醉的香气,透过绿纱窗依旧能感受得到。 碧绿的池塘映照着寒冷的松树倒影,白日里古殿的灯光显得深邃悠长。 傍晚的风声和蝉鸣宣告着季节的变化,高空中云彩和鸟儿一起飞跃过庙宇的高楼。 在远离世俗纷扰的地方谈论深奥的哲理,随着傍晚钟声响起,从树林中传来的疏落韵音响彻天际。
去完善
释义
1. 金界:佛寺的别称。 2. 翠琐窗:指窗子上的雕刻精细如翡翠。 3. 碧池:指寺庙中的水池。 4. 清昼:白天。 5. 晚景:傍晚的景色。 6. 尘机:尘世的一切纷扰烦恼。 7. 玄理:深奥的道理。 8. 暮磬:傍晚敲响的钟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登临古寺为题材,展现出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夏日景致。首联描绘了作者探访寺庙的场景,金色的世界象征着佛家的庄严,天香的飘渺则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颔联则以碧池、寒松、古殿灯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纷扰的清幽氛围。颈联通过晚景、风蝉、高空云鸟等意象,进一步强调出夏日傍晚的宁静与高远。尾联则以“尘机消尽话玄理”和“暮磬出林疎韵澄”两个画面,完美地展现了作者在寺庙中沉浸于禅修与感悟的状态,充分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哲学的深度思考。整首诗意境优美,韵味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夏日登慈恩寺》是唐代诗人刘沧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837年,正值唐朝晚期,社会矛盾激化,民生疾苦之际。 在那个时候,刘沧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但由于才华横溢却仍未获得朝廷的赏识和重用,一生郁郁不得志。他漫游于江南一带,寻访名胜古迹,结识了众多文人墨客,并对当时社会的状况有着深刻的了解和关注。 在诗人刘沧所处的时代,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政治腐败现象严重,导致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刘沧的诗作多表现世事沧桑之感,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在这首《夏日登慈恩寺》中,他以简练的语言描绘出夏日的景象,并通过对景物的刻画,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