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清白堂

标题包含
清白堂
钱清地古思刘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一贤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十朋(1018年-1077年),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浙江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王十朋在宋仁宗皇祐年间中进士,历任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古老的钱清地区,人们怀念着刘宠的英名;空寂的泉白堂上,我们追忆着范公的高尚品质。一批批的官员来来往往于会稽郡,但谁能够在任期内真正做到不辱没这位贤者遗留下来的风范呢?
去完善
释义
1. 钱清:古代的钱清县,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此处为借指地点,并非具体指现代的钱清镇。 2. 刘宠:东汉大臣,曾为会稽太守,清廉爱民,离职时曾接受钱清地方父老的馈赠而辞谢不受,因此被称为"钱清刘宠"。 3. 泉白:此处指代清澈的泉水,用以象征清白廉洁的品质。 4. 范公:即唐代诗人杜甫,他在杭州任刺史期间,建有"清白堂"以表达清白廉明的为官之道。 5. 印绶:古代官员的印章和绶带,这里代指官职。 6. 会稽: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此处借指浙江地区。 7. 无愧:没有感到惭愧,表示行为正直无私心。 8. 贤风:高尚的品德和行为的风气。
去完善
赏析
《清白堂》是南宋诗人王十朋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以“清白”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清廉品德的崇敬和对先贤的敬仰之情。 首句“钱清地古思刘宠”,提到东汉时期的一位清官刘宠。他曾任会稽太守,离任时只带走了一文钱,以此表达他的廉洁品质。这句诗暗示了清白的重要性和历史渊源。 次句“泉白堂虚忆范公”,提到了北宋时期的范仲淹。他以清白为原则治理国家,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诗通过对范仲淹的回忆,表达了对清白品德的敬意。 第三句“印绶纷纷会稽守”,描述了历代会稽太守任职的情况。他们中有些人因追求名利而未能保持清白,但也有像刘宠这样的贤能之士。这一句表明,清白并非易事,需要坚守初心。 末句“谁能无愧一贤风”,以反问的形式强调,在众多的会稽太守中,能够真正做到清白无瑕、具备贤德风范的人屈指可数。这一句诗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呼吁人们要传承清白之风,成为德行高尚之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白堂》是南宋诗人王十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74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诗人王十朋因为直言不讳地批评朝廷的腐败现象,被贬谪到福建的邵武县任知县。 在这段时间内,南宋政权在宋孝宗统治下,表面上国家繁荣稳定,但实际上政治腐败、军事衰弱的问题日益严重。皇帝的昏庸无能,权臣的贪婪腐化,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王十朋作为一名有良知的士人,深感痛心疾首,于是通过诗歌表达出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首诗中,王十朋以“清白堂”为名,表达了他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坚守。他借竹子这一形象,寓意君子应像竹子那样刚正不阿,始终保持清廉的品质。同时,他也借此批判了当时社会上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以及他们的丑恶行径。这首诗既体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的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警示意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